教学研究第16期
日期:2021-11-12 09:59:34  发布人:教科室  浏览量:871 打印本文

让学习真正发生: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主体参与课堂”升级版

 

项目情况简介(二)

一、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让学习真正发生: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主体参与课堂”升级版

2.体系类别:进一步深化课程资源拓展建设体系

3.主要负责人姓名:杨建忠

二、项目主要负责人基本信息

1.基本信息:

杨建忠,男,197411月出生,泰州实验中学副校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2.个人简介:

杨建忠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紧跟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为人师表。20162018年度考核优秀。20149月被表彰为“泰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168月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该同志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送过多届毕业班,所教的班级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浓厚,有较为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思维,对历史也有较强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历史教学得到了领导、同行、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赞许。每年均开设市直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2014年获全省优秀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省2014-2015年度、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互联网+”环境下高中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即将开题;主持市教学研究课题《泰州乡土历史资源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2015年已结题;主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该课题正在运行中;主持市教学研究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泰微课”与“主体参与”课堂的深度融合研究》,即将开题;是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核心成员,2015年已结题;是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专项课题《孟子“自得”思想观照下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的核心成员,该课题正在运行中。近5年以来,在省级教育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共10篇。2017年主编的《泰州史话》在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中获三等奖。2019年应邀在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泰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研修活动中开设《历史教学手段的更新》讲座,获一致好评。2015年被评为泰州市直学校历史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确认为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7年被评为泰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作为学校分管教科研和教师发展工作的副校长,该同志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以学校利益为重,以教学改革为重,以教师成长为重,踏踏实实而卓有成效地搞好教育科研,搞好师资培训。近年来,学校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的课题运行也有条不紊,2019年新增3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3项市级课题;25名教师在2018年市直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考核中获“优秀”等级,优秀率在市直学校中名列第一。2019年新增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直学科带头人1人、市直及以上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8人,学校骨干教师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3.奖励情况: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泰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泰州市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第二期泰州市中小学校长卓越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培养对象

“泰微课”高中历史学科专家

泰州市教育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江苏省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

     江苏省2014-2015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  

全省优秀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全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三等奖  

三、项目组其他成员:

贾定国、王圣徐、毛玉梅、王伟杰、张丽梅、陈燕、郭秀兰、黄晓芹、薛峰、陈文静、姚圆月、沈新、严春燕、钱南南、陈菲菲、张东坡

四、聘请专家基本信息

胡唐明,现任工泰州市教科所副所长、泰州市教研室中学地理教研员和中小学课程教研员。民进江苏省委泰州总支委员会委员,民进泰州市普教主委。

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泰州市名教师、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州市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省教科研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中,形成了“理趣”教学风格,提出了“主体参与”教学主张,总结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和中学地理“主题学习”教学模式,课改经验得到省教育厅推介,在基础教育界影响较大。

受江苏师范大学聘请,担任一年一期的泰州市网络教师全员培训课程开发项目——“泰州师说”的副导演;受江苏师范大学聘请,担任“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工程”辅导专家。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主持的有影响课题主要有:1.“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江苏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主持人,已结题);2.“主体参与”理念下中学地理体验学习实践研究(江苏省教学研究重点课题,主持人,正在研究中);3. 区域中小学“互联网+”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主持人,正在研究中);4.区域网络教师全员培训实践研究(江苏省教学研究一般立项课题,主持人,正在研究中);5.高中地理新课程学习方式改革探究(江苏省教学研究一般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题);6.高中地理阅读教学研究(江苏省教学研究一般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题)等。

取得的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主要有:1.“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获“江苏省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主体参与”理念下中学地理“主题学习”教学实践,获“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实践探索)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果已入编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五·四”地理六年级、七年级全套教材;3.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研究类)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部分成果入编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电子光盘教材;4.综合实践活动导与学:获江苏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5.泰州地理:获江苏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6.高中地理新课程学习方式改革探究:获第七期课题评奖三等奖(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学生科技辅导工作,主要成绩有:1.荣获第五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优秀指导教师“百名个人”(中国地理学会);2.荣获第五届和第九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中国地理学会);3.荣获第五届和第九届“地球小博士”“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中国地理学会)。

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参加编写的教科书有:1.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全套教材编写与修订工作,并担任高中必修全套教科书电子光盘的“微视频”资源的副主编;2.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四”教材的编写;3.经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苏教版《维扬文化》编写。荣获“全国教材贡献杰出奖”。

参编著作有:1.《泰州地理》(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美丽泰州》(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3.《“泰州师说”》(副主编,高教出版社)

代表作有:《“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理性询问与策略建构》《简约:哲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建构》、《高中地理进阶课堂教学设计》《中学地理“主题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指向中学地理“主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探析》《运用颠覆性创新理论,建构基于自主学习需求的微视频》和《跨界组合,实现“微视频”的创新价值》《“泰州师说”:区域教师全员培训创新模式实践与思考》等。

 

 

 

 

 

 

 

 

 

 

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授课人   泰州实验中学  吉萍    

横卷形: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看九年级下册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P1213,并完成下列操作: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

列表:                                        

x

2

1

0

1

2

 

 

 

 

 

 

 

 

 

 

 

 

 

 

 

 

 

 

 

 

 

 

 

 

 

 

 

 

描点、画图

 

二、自主解答:

1、从上面的三组对应的函数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观察, ,的形状有何关系?

 

3、函数的图象与图象位置有什么关系?

 

横卷形: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学习目标

1、从“坐标的数值变化”与“图形的位置变化”的关系入手,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比较,认识函数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3、运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养成自主、合作与探究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学习难点】

1、 理解图象的形状、位置是由哪些数值决定的

2、 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

二、课前检测

观察函数                     图象,完成填空:

抛物线           可由函数          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它的开口     ,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在对称轴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右侧,y随着x的增大而    ,x=          ,函数y的值最小,最小值是      

 

三、自查自纠 

 

四、小组合作

 

y=-x2-2

 

 

y=-x2

 

 

y=-x2+3

 

 

y=x2

 

 

y=x2-2

 

 

y=x2+1

 

 

 

观察图象回答问题:

1、 二次函数y=ax2 (a0)和二次函数y=ax2+c (a0)图象的关系

一般地,当a相等时,二次函数y=ax2 (a0)和二次函数y=ax2+c (a0)的图象形状         ,只是位置不同;当c>0时,函数y=ax2+c的图象可由y=ax2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当c0时,函数y=ax2+c的图象可由y=ax2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2、二次函数y=ax2+c (a0)图象性质

a>0时,抛物线y=ax2+c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yx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yx的增大而        ,当x=     时,y取得最       值,这个值等于         

    a<0,抛物线y=ax2+c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yx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yx的增大而        ,当x=     时,y取得最       值,这个值等于         

3、利用性质填空

   1)将函数y=3x2+4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y=3x2的图象;将y=2x27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y=2x2的图象。将y=x27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 y=x2+2的图象。

   2)将抛物线y=4x2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式是                

   3)抛物线y=7x23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yx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yx的增大而       

x=     时,y取得最       值,这个值等于         

 

五、师生研讨

【例题1

二次函数y=ax2+c (a0)的图象经过点A1,-1),B25)。

(1)   求二次函数y=ax2+c的关系式,顶点坐标;

(2)   将此函数图象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   若点C(2,m),Dn ,7)也在此函数的图象上,求点CD的坐标。                          

 

 

六、总结提升

 

七、当堂检测

1、函数y=4x2+5的图象可由y=4x2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将抛物线y=5x2+1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式是               

2、抛物线y=3x21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yx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yx的增大而        ,当x=     时,取得最       值,这个值等于         

 

八、课后检测和自由发展

完成课后自我检测

 

九、课后反思

 

横卷形: 课后自我检测(学案)
 

 

 


一、填空

(1)将抛物线y=3x2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函数式是        

(2)将函数y=-2x2+4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 y=-2x2的图象;将y=x2+7的图象向    平移    个 单位得到 y=x2的图象。将y=5x2-7的图象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 y=5x2-2的图象。             

(3) 抛物线y=4x2-3的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在对称轴的左侧,yx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yx的增大而       

x=     时,y取得最       值,这个值等于          

 

二、解答题

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经过点 A1-1        

(1)求二次函数y=ax2的关系式,顶点坐标;

(2)若将此函数图象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顶点坐标是什么?

(3)将此函数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所得函数图像经过点B1-4)?

   4)若点C(-1,m),Dn ,-7)也在(3)的函数图象上,求点CD的坐标。

 

横卷形: 课后自由发展(学案)
 

 

 


1、 函数y=ax2+a 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可能是(  )

 

image014

 

2、直线y=2x-1与抛物线y=x2-4的公共点坐标是_____

3、 下列四个函数:①y=2x;②;③y=3-2x;④y=2x2+1(x≥0),其中,在自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yx增大而增大的函数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4、二次函数y=ax2+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c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已知二次函数y=3x2+4,A(x1,y1), B(x2,y2),C(x3,y3), D(x4,y4)在其图象上,x2< x4<0,

03< x1,  |x2|>|x1|,  |x3|>|x4|,   y1y2y3y4的大小关系。

       

 

 

 

初中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模式

横卷形: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主备人:高鸿         二次备课及授课人:邓小华

 

 

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复习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的语言点和语法。参照8B Unit1  Weekly Test ()

结合复习内容思考:

1 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结构?

 

2 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课前检测

一 翻译下列短语。

1 没什么朋友                          6两个女孩中较高的一个       

2 赞成某人的建议                      7 安全到达   

3 多少次                               8愉快地做某事  

4 过去常常干….                        9 一个新的旅游名胜      

5 在街道的两边                         10 去过某地

二、用动词的正确时态填空

1. Look! The boys ________(play) basketball happily in the playground.

2. Where is Jim? He __________(do) his homework in the study at present.

3. Where is Jim? He ________(go) to the library.

4. ---________you _________(have)lunch yet? ---Yes.

  ---When ______you ______(have) it? ---Ten minutes ago.

5. ---________Simon _______ (come) back yet? ---No.

  ---When ________he _________(come) back? ---I don’t know.

 

 

横卷形: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Learning  Aims】 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及语言点。

2复习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重点难点:现在完成时的用法与特点。

Content: 8B Uint1 Weekly Test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1 Task-based Dictation

Step2 Test on Pre-class self-study

Step3 Lead-in

Task1. 总结考试,激励提升

(总结本次考试的目的及考察内容,介绍试卷特点,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公布全卷和单项得分情况,表扬成绩优异和进步大的学生。同时指出答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成绩公布:    (制成表格显示在ppt.)

135分以上           5

120-134            9

105-119        10

 90-104             8

 75-89              5

 74分以下             2

Task2  分析反思,自主改错,

 答案公布:讨论得出为给出的正确答案

单项选择:

1-5     CCBCB                   6-10     CBCAA

11-15   CDCCA                16-20    CBACC

完形填空:1-5  ADBCB           6-10  ABCCB       11-15  DAADB

(学生自行浏览试卷,对错题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失分原因,并自己尝试改正试卷中的错题。)

Step 4  Group work合作研讨,

Task1组内互助

(学生讨论,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自主纠错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互动,共同研讨,采取好帮差的方式,把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

Task2 小组质疑,全班解疑, 师生互动。

        (各小组汇总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全班中展示,师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Task3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对基础生进行典型试题的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对错题能够熟练掌握。对尖子生,应该在同类试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拔高。)

变式练习:

 1 .I thought her nice and honest__________ I met her .

A first time    B for the first time     C the first time     D a first time

讨论:名词性词组the first time 作连词用,可引导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由time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词还有:every time, each time, next time, any time 等。

答案:C

2.Do you mind if I keep pets in this building ?

  --_____________.

A I’d rather you didn’t , actually

B Of course not .It’s not allowed here.

C Great ! I love pets .

D No, you can’t.

讨论:Do/ Would you mind….? 是请求许可的常见题型,由于mind 的基本含义是‘介意,反对’,答话人若表示同意对方的请求,应用No, not at all/Of course not.等答语来回应;若拒绝对方的请求,则用Sorry, but I do/ Better not please./Oh, please don’t.等答语。本题BD两项前后矛盾,C项为赞美用语,A 项为委婉地谢绝对方的请求。

答案:

3 Oh, this is really a big shop. Do you know when ________ ?

A built       B was built         C has built         D has been built

解析:shop build 的动作对象,因此该句应使用被动语态,when 多与一般过去时或将来时态, 而不用于现在完成时。

答案:B

4– I feel tired and sleepy.

  --Why not stop ________ ?

A to relax   B relaxing    C resting    D to work

解析:stop to do sth. 是停下(手中的事)去做另一件事,stop doing sth. 是“停止干某事”。既然觉得疲惫和困倦,下句自然是“停下(手中的事)来放松一下。”

答案: A

5 Do you know what time _______ ?

A dose he have lunch                B he has lunch

C will he have lunch                 D has he had lunch

解析:本题考查宾语从句的句序。只有B项符合陈述句序。

答案:B

Step 5 Summary

Step 6 Test

Step 7 Homework

完成探究与学习相应练习

Step 8 After-class reflection 

 

 

当堂测试 Test

一.按要求变换句型

1. I saw the film 2046 just now. (just做状语)  

I _____  just_____ the film 2046.

2. I’ve read this book.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 ____ read this book?

3. She’s already done her homework. (改为否定句)

She____  ____ her homework  _____.

4. I’ve known him since he came him.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  ______  _____you known him?

5. Has Danny come? (作否定回答)      

_______, he______.

二. 同义句转换

1. Mary married Simon in 1999.        

Mary and Simon ____  _____ in 1999.

2. I miss my old friend sometimes.     

 I miss my old friend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 I have over one thousand books at home. 

 I have _____ _____ one thousand books at home.

4. He felt a little hungry, but he didn’t stop working .

He ____ ____ ______ hungry, but he _____ ____ working.

5.His grandfather died 2 years ago.  

His grandfather ______  ______ ______ for 2 years.

 

 

 

 

 

八年级物理试卷评讲

泰州实验中学   洪泽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3.  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和谐、有效、生动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1、成绩统计:

总人数/

最高分/

90-100/

优分率/%

及格率/%

均分/

45

100

24

53

91

83.6

2、试卷结构

1)、选择题  1-12)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24

2)、填空题  13-22)为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3)、解答题      50分,

      ⅰ   作图题        23题,共6

      ⅱ   实验探究题  24-28)共30

      ⅲ    计算题      29-30)共14

3、试卷内容

第六章内容:第123461014222425282930题,(共47分)。

第七章内容:第581516题,(共9分)。

第八章内容:第79111218192021232627题,(共38分)。

其它 :第1317题,(共6分)。

二、学生自主订正

若会订正则在题号前打,若不会则打×.

三、小组合作订正

    针对不会的题目,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

四、共同合作订正

典型错题及错题人数

    ★共同分析错题

第八章的部分错题

7.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小芳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浆  B.龙舟 C. 小丽或小芳  D.湖水

18.如图所示,用手指向下压铅笔尖,手感到疼痛,这是因为                  施加了力的作用;如果以笔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12.某同学沿竖直杆向上爬,能够使人上升的力是      

       A.人受到的重力         B.杆对人的弹力

       C.人对杆的蹬力         D.杆对人的摩擦力

17.体操运动员上场比赛前,要用镁粉擦擦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划玻璃的工具——玻璃刀的刀口采用金刚石制作,这是利用了金刚石             较大的物理属性;自行车的轮胎戳破后很难推着走,这是因为                                          

变式训练

®  人走路时,使人向前的力是                 

®  人骑自行车,使车向前行驶的力是             

®  磁性黑板上吸着一枚棋子,使棋子不掉下来的力是                

®  26.(7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小明同学选用了一块带钩的长方体木块(重力为G、各个表面粗糙程度一样)、质量相等的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一只。请补全下列步骤中的相应内容:

(1)小明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用弹簧测力计                向左拉动木块使它做_________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如图所示,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N

(2)接着,他在木块上先后增加二个和四个钩码,重复   步骤(1),分别读出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F3,发现F3>F2>F1,这说明                                                                

(3)取下钩码,他又把该木块侧放在水平桌面上.按步骤(1)的方法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他这样操作是为了研究                         

23.(6分)(1)图甲是福娃踢出去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重力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3kg,受到大小为10N、与地面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画出物体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3)如图丙所示一小球被线悬挂在光滑的竖直墙上,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第七章的部分错题                                                                                                                                                  

16.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向下捋几下后松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变式训练

®  一轻质带电小球A,能吸引轻质小球B,则B的带电情况                                 

®  两个轻质小球相互靠近时,若相互排斥则两球的带电情况            

®  悬吊在细线上的泡沫塑料小球,用一带电体去靠近,则小球将                                        

 

第六章的部分错题

14.一块体积为40cm3、密度为0.9×103kg/m3的冰块,质量为      g;若将它削去三分之一,则余下的冰的质量为        g,密度为________kg/m3

变式训练

®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          ,密度           ,体积            

®  一瓶氧气,质量为8Kg,密度为6kg/m3 ,用去1/3后,剩下氧气的质量为           。密度为               

25.(4分)张亮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

左侧的角度较大,此时应向       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按图中甲、乙、丙的步骤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 烧杯的总质量为_____g,牛奶的密度为        g/cm3

(3)张亮这样安排实验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28.(6分)如图所示,AB是从同一块厚度均匀的金属上裁下的两小片,

其中A片是正方形的,B片的形状不规则.请你用一种物理方法准确地测出B片的面积.

 

 

 

 

(1)你所使用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测的物理量是:(文字说明及表示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片的面积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200921718日江苏盐城某公司先后将30吨高浓度含酚钾盐废水排入厂区外河沟,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盐城市区盐都区、开发区等地至少20多万人的生活用水都受到了影响。为解决市民临时用水问题,盐城市政府从各县……

    若一辆消防车最多能装载1t的水,

求:(11t水所受的重力为多少N?

       2)若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用水100L,则一辆消防车装满水可以供多少

户这样的人家使用一天?

30.(8分)小明同学在玩耍时把一小铜球抛入水中,发现铜球浮在水面上,感到很纳闷,于是想通过实验探究解释这个现象。

       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铜球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他作出的猜想或假设是:铜球是空心的。

   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出铜球质量。

   2.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

   3.用量筒测出铜球浸没在水中时的总体积。

    他收集的证据如下表:

质量/g

水的体积/ml

铜球和水的体积/ml

178

30

60

  你能利用他收集的数据通过计算来判定该球是否为空心吗?若空心,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若在空心部分注入水,球的总重为多少?

ρ=8.9×103kg/m3  g10N/kg

五、练习

1.给下列各项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50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7.40        

一张纸的厚度约70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6000         

2.天文学中光年是作为         的单位。.         创立了万有引力,                  

             提出了日心说

3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因为江水受           的作用,此力的方向

          

4.放在水平地面上重400N的木箱受水平向右100N推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若在木箱下垫几根圆木后仍然水平向右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将         

5.下列各天体中,与太阳是同类型的是(  )

A、金星    B、月亮  C、北极星   D、火星

6.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12          B21         C29         D92

7.一个瓶子能装2kg的酒精,已知,这个瓶子能装水的质量是( 

A2kg           B1.6kg           C2.5kg           D、无法计算

8.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A0.005m3     B0.05m3         C 0.5 m3         D5m3

9.要想一次尽可能准确地量出100克酒精,应使用下列哪种量筒?(两个数据分别表示量程和最小刻度)()    (    )

A500mL5mL        B100ml2mL

C250mL5mL        D500ml10mL

10.一个重为24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它对斜面的压力为18N,请画出此物体受到的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

11.一个铝球,体积为40cm3,质量是54g,通过计算说明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若在空心部分注满酒精,酒精重是多少?(

教后反思:

从试卷完成的情况来看,这次考试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a. 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b.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c. 知识迁移能量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d. 计算题的解题格式不够规范。

 

 

 

 

 

 

 

 

 

 

 

 

 

 

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

毛凤露

 

横卷形: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自主复习的目标与任务: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和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二、自主学习内容:

1、东南亚包括                          两部分。

2、东南亚位于亚洲的         部,北连        亚,南邻         洲,沟通了        洋和         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海峡是     洲、     洲通往东亚、东南亚的最便捷通道,是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3、与我国陆上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有                                         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

东南亚政区4、在图中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序号

①中南半岛  ②马来群岛

③印度洋    ④太平洋 

⑤马来半岛  ⑥苏门答腊岛

⑦马六甲海峡

5、连线题

①仰光大金塔         A 泰国                 

②婆罗浮屠           B 柬埔寨        ③吴哥窟             C 印尼                 ④水上市场           D 缅甸         

⑤下龙湾             E 新加坡               

⑥花园城市           F 越南

 

 

 

 

 

 

 

 

横卷形: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  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  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  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5.  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重点及难点】

1.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  东南亚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3.  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学习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

活动1

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1.读东南亚地形图,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形:

①中南半岛上山脉和河流是如何分布的?走向如何?受地势的影响,中南半岛的河流都是自        流,平原多分布在                    

②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③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何关系?试分析这样分布的有利之处。

④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如何?其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读泰国曼谷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这种气候类型有何特点?

⑤读地图册P.26页“东南亚物产图”,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中南半岛上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主要有哪些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

 

2.读东南亚地形图,观察马来半岛的地形:找出海拔最高的山峰及性质 

读资料:印度尼西亚群岛不仅多山,而且还多火山、多活火山,有“火山国”之称。除加里曼丹岛外,几乎各岛都有火山,且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全国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129座为活火山。

问题: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试根据已学知识解释这一地理现象。)

火山对当地人民有什么影响?(利弊)

 

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③马来半岛的纬度位置如何?其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读新加坡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这种气候类型有何特点?对马来群岛的农业有何影响?

 

④读图册P.26页“东南亚物产图”,马来半岛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是什么?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马来群岛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

C.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     ]

A.泰国       B.柬埔寨       C.老挝       D.缅甸

3.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B.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C.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D.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4.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                           [     ]

A.天然橡胶、椰子、甘蔗、棉花

B.天然橡胶、可可、咖啡、油棕

C.天然橡胶、椰子、蕉麻、油棕

D.油棕、天然橡胶、黄麻、椰子

5.菲律宾的物产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     ]

A.椰子       B.蕉麻       C.天然橡胶       D.油棕

6.印度尼西亚有很多火山,很多农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的主要原因[     ]

A.火山口附近有充足的热量       B.火山口附近有清洁的空气

C.火山口附近有许多温泉         D.火山口附近有肥沃的火山灰

7.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     ]

A.热量、水分充足              B.山地多、土壤肥沃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世界上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

六、布置作业

填充图册第八页至第十页

七、课后反思

 

 

 

 

 

 

 

 

 

 

 

 

 

 

高 二 数 学  新 授 课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主备人  季振林  

   横卷形: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自主学习的目标与任务:

会用二项展开式、二项展开式中的某一项或部分项,求二项式中二项式系数和系数的特征以及在计算、整除等问题中的应用。

二、结合复习内容思考:

1)二项式展开式

2)通项

三、自主解答下列各题:

1.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2.

 

3.证明 能被整除

 

横卷形: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教学目标】

会用二项展开式、二项展开式中的某一项或部分项,求二项式中二项式系数和系数的特征以及在计算、整除等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主体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及难点】

通项、建模

【教学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

例题1   的近似值(精确到0.001

 

变式1、求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变式2、求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例题2】证明能被整除

 

变式1、今天是星期一过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1、课后自我检测

1.展开式中最后三项的系数之和为22,二项式系数最大为160,求的值

 

2.的近似值是多少?(精确到0.001

 

 

3.从函数角度看,可看成是以为自变量的函数,其定义域是

  ①画出函数的图象

  ②证明

  ③试用②的结论来证明:当为偶数时,的展开式最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当为奇数时,的展开式最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相等。

 

 

5已知在的展开式中,只有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1)求

  2)求10除所得的余数。

 

七、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1.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2. 计算(精确到

 

3.用二项式定理证明能被整除

 

 

四、当堂检测

1.7除的余数是多少?

 

 

 

2.二项式展开式中第234项的二项式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高 一 物 理 复 习 课

泰州实验中学高一物理期末复习(三)

共点力的平衡

主备人  祝加伟    二次备课及授课人    

横卷形: 知 识 梳 理 

 

 


本专题涉及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三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问题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      的作用。

    1注意要点:

    有些力(如重力)物体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

    任意一个力都有受力者和施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ƒ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符号为       

    力的测量工具为          

    2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分别为                              

    3力的图示:

    在图中必须明确:作用点;大小;ƒ方向;大小标度。

 

二、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

    1重力

    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对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大小:G=             

    ƒ重力方向:           

    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外形有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     中心,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         ,也可在物体          

    测量物体重力时,要注意使物体处于         状态。

    2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           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

                b.物体间相互         

    ƒ方向:和物体形变方向         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             物。

    绳子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簧的弹力:遵守胡克定律,定律条件是弹簧发生         形变时,定律的结论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比。公式写成      。其中k为弹簧倔强系数,取决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

    3摩擦力

    定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如果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两物体的接触面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       。当两物体相对静止而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的摩擦力称为         摩擦力,当两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称为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a、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面压紧,且发生相对         

    b、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       

    c、大小f=           

    dm称为摩擦系数,和两物体的                     有关。

    ƒ静摩擦力:   

    a.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面压紧,且有相对运动的        

    b.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c.大小:跟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外力大小有关(一般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  d.范围:0——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情况下可近似认为)。

三、两种方法:力的合成分解法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法。

    如果F的作用效果和              力,           力。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           ,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        

    1、力的合成:遵守         法则。

    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当两个力的夹角为时,合力的大小为    牛。

    用力的合成规则解题书写要求:

    作图法:a.严格作出力的合成图示;b.由图量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计算法:a.作出力的合成草图,b.由图根据数学知识算出F大小、方向。

    2、力的分解:遵守         法则。

    注意要点: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      对分力;

    一个已知力有确定分解的条件:两个分力的方向确定或一个分力大小,方向确定;    ƒ力的正交分解法:力沿两个互相     方向分解。

    用力的分解法解题书写要求:

    作出力的分解图(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由图根据数学知识求分力大小和方向。

    3、物体的受力分析法(一般方法)

    先确定           

    把研究对象隔离出来;

    ƒ分析顺序:a     b       c       d.其它力。(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判断)

 

四、探究力的合成实验

一、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选取和使用

1. 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将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矫正零点. 需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单位和最小刻度,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2. 选择弹簧测力计时,可将两个弹簧测力计自由端钩在一起沿水平方向对拉,看两个读数是否一样,若一样才能使用.

3. 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弹簧的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要一致,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 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4. 在不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一些.

二、注意橡皮条的选取和使用

1. 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条拉伸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2. 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的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横卷形: 反 馈 练 习 

 


http://www.zgejia.com/vson/sztongbu/g3/92f7983b42065e5d53c8f55aec446264/tbjx.files/image142.jpg  

1.如图所示,物体m静止于一斜面上,斜面固定,若将斜面的倾角θ稍微增加一些,物体m仍然静止在斜面上,则  (  )
  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变大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大
  C.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小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变大

http://www.zgejia.com/vson/sztongbu/g3/92f7983b42065e5d53c8f55aec446264/tbjx.files/image152.jpg2.如图所示,滑块A受到沿斜向上方的拉力F作用,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滑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   
  A.向上偏右          
  B.向上偏左
  C.竖直向上          
  D.无法确定

http://www.zgejia.com/vson/sztongbu/g3/92f7983b42065e5d53c8f55aec446264/tbjx.files/image156.jpg3如图所示,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仍静止,斜面质量为M,则水平地面对斜面体:(    )
  A.无摩擦力       
  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4.如图所示,由于静摩擦力f的作用,A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N.若将A稍向右移动一点,系统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N都增大

    B. fN都减小

    C. f增大,N减小

    D. f减小,N增大

 

5.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动摩擦因素为μ的斜面匀速下滑,则(   

A.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B.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

C.动摩擦因素μ= tanθ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6.大小不同的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共点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以下各组力中,可能使物体平衡的是                            

A3N, 4N, 8N    B2N, 6N, 7N     C4N, 7N, 10N    D4N, 5N, 10N

 


7.重力都是G的两条形磁铁,按图示方式放在水平木板C上,静止

 BA的弹力为F1CB的弹力为F2,则         

AF1 = G   F2 = 2G                 BF1 > G   F2 >2G

CF1 > G   F2 < 2G                 DF1 >G   F2 = 2G

 


8.如图所示,人重600N,平板重400N (不计动滑轮重力),为维持平衡,

他拉住绳子的力应为(   

A250N  B333.3N  C500N     D1000N

 

9 如图所示,把重力为2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 = 30°的粗糙斜面上

并静止,物体一端与固定在斜面上且平行于斜面的轻弹簧相连接,若物体

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8N, 则弹簧的弹力(    

A.可以为20N,方向沿斜面向上

B.可以为2N,方向沿斜面向上

C.可以为2N,方向沿斜面向下 

D.弹簧的弹力可能为零

 

10.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的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

① μ1=0  μ2=0    ②μ1=0  μ2③μ1μ2=0   ④μ1μ20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在《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的位置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

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12. 如图所示,人重300N,物体重200N,地面粗糙,无水平方向滑动,当人用100N的力向下拉绳子时,求人对地面的弹力和地面对物体的弹力? 

 

 

 

 

 


13. 在人民广场游玩时,小刚将一个氢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放在地上。已知小石块的质量为m1,气球(含球内氢气)的质量为m2,气球所受空气的浮力恒为F,当时有风水平吹来,风速为v,已知风对气球的作用力大小fkuk为一已知常数,u为气球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方向沿风速方向。开始时,小石块静止不动,如图所示。                            

1)若风速v在逐渐增大,小刚担心气球会连同小石块一起被吹离地面,请你判断是否会出现这一情况,并说明理由;

2)若细绳突然断开,气球飞上天空,问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多大?设在气球所经过的空中的风速保持v不变。

 

 

 

 

 

 

 

 

 

 

 

 

 

 

 

 

 

 

 

 

 

 

 

 

 

高一 化 学 新 授 课

第一章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主备人  薛 锋     二次备课及授课人 :     

横卷形: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自主学习的目标与任务:

复习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阅读p.4-5, 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二、结合学习内容思考: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哪个国家的谁首先制出的?它是把元素按什么依次排列?

 

2)现代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3)现代元素周期表,它是按什么原则排列的?同一横行有什么特点?同一纵行有什么特点?

 

4)现代元素周期表有几个周期?哪些是短周期?有几个主族?几个副族?主族如何表示?

 

三、自主解答下列各题:

1. 铝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

 

2. 在第二周期第ⅤA族是什么元素?

横卷形: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的品质。

【学习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学习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学习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一、元素周期表

如果给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依次编号,就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板书1.周期

   ①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②同一周期的元素有什么特点?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He

 

 

2

LiNe

 

 

3

NaAr

 

 

长周期

4

KKr

 

 

5

RbXe

 

 

6

CsRn

 

 

不完全周期

7

Fr112

 

 

板书2.

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②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主族?多少个副族?如何表示?

③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请大家分析讨论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

例题1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例题2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

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自我检测:

1.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2.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

3.氟的原子序数为9,那么氯、溴、碘的原子序数依次是(     

A.173553        B.173567       

C.183654        D.17254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都是主族元素     B.铁、铜属于ⅧB

C.稀有气体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D.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HWOCRTEMP_ROC10     5.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依次为(                                         

A.  CAlP      B.  NSiS  

 C.  OPCl      D.  FSAr

 

6. AB是同周期相邻的元素,AC是同主族相邻的元素,已知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3ABC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则A可能为(     

        A.S        B. O            C.Si                D. C

7. 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8.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也就是有      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含有元素较少,称为        周期;第四、五、六周期含有元素较多,称为       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填满,称为       周期,周期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具有的                  _______相等。

9.周期表有     个纵行,      个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成为                ____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的族称为      族,其中共有      主族,      个副族,1      族,1      族,主族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相等。

10.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        周期,       族;

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        周期,       族。

自由发展:不看元素周期表推测11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七、课后反思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1_____(填国家名)__________(填人名)制出了第一章元素周期表,他是按照____________将元素依次排列的?

   2、现代元素周期表按照________________将元素依次排列的。

   3、周期表有__________行,有_________列。有_______周期,有_____族。

   4、主族有____个,副族有____个。主族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检测

1、①原子序数=       =     =      ,这个关系只能用于          情况

②周期:周期序数=                  

③族: 主族序数=                  

2、 填写下表

 

 

 

 

 

 

 

 


3、不看元素周期表,指出氯、硫、氟、铍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附:解题思路及解答要点

课前自主解答下列各题: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①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他周期成为长周期。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

 

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7

Fr—112

26

7

②周期的特点: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同一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从18(除第一周期外)

每一周期从左到右: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

2)族: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共16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8个纵行共分为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第Ⅷ族。

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Ⅷ族8910三个纵行为Ⅷ族。

零族:第18纵行称为零族。

②族的特点: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③族的别称:

第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    

第ⅦA族称为卤素族元素

零族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C

四、总结提升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元素周期  周期   长周期(四、五、六、七行)(元素有18183226种)

表结构             主族(121314151617列)A

                 副族(345671112列)B

                   零族(18列)

                   VIII族(8910列)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五、当堂检测     1    2    3 D

六、布置作业

自我检测: 1B  2B  3 A  4A  5C  6B  7 D

自由发展:第七周期第ⅣA族。

 

高 二 英 语 新 授 课(Period 5)

Module 8 unit 1 word power : literature

主备人  余莹   

横卷形: Pre-class Self-study(learning plan) 

 


                         

1.  Brainstoming

Surf the internet or refer to some reference books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some literary figures mentioned in part B on page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Prepare to dicatate them:

antique, classic , received, wisdom, adaptation, simple, uncertainty, tension, twist, generous, abrupt , constant , reminder, shabby, shallow, be bent on, civil, theme, settle, educated, acquaintance, make acquaintance of, make … into , be based on, at a time, would rather …than, add … to, set … free,

 

 

 

 

 

 

 

 

 

 

 

横卷形: Class Activity(Teaching plan ) 

 


Learning objectives

1.       To learn words and phases related to literature.

2.       To learn the categories of literature.

3.       To stimulate th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by playing games.

4.       To improve spoken English and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rhyme, poem,poetry,poet, gneres, fiction, non-fiction,short story, best-seller, science fiction, romance, news article, news story, biography, autobiography, novelist, playwright,

Learning content

 Word power: literature

Learning Procedures

Step 1:  Task-based Dictation.

Step 2:  Explaination of pre-class self-study.

Step 3:  Lead-in.

Task 1:通过和学生共同欣赏一首大家熟悉的歌Auld Lang Syne,设计问题。

Task 2: 接着让学生比较两本很熟悉并且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的书籍,从而引出genre 这个难点。

Step 4 Appreciate some literature figures

教师活动:创设背景,把学生带入到梦中,有四位文学人物出现在老师的梦中,他们说了些话,但老师仍然不知道他们是谁,请学生们帮忙猜猜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

Show some literature figure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guess who they are,then encourage some students to fill the blanks.

1. Hello,I’m _____________ ,

the most famous ______.I come from England and I wrote Romeo and Juliet, the famous romantic _______.

2. Hi, I’m _____________, England’s most popular __________. I wrote the novel Great Expectations

3. My name is _____________ and I am a _____________. I wrote a famous short story called “ The necklace

4. Nice to meet you. I am the poet __________. I was born in China. I like wine very much and I am famous for my beautiful __________. Have you read my poem “Night thought ”

学生活动:发散思维,激活已有知识,根据前后的内容填空。

Step 5.Group work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型阅读A部分的小短文,并鼓励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最后共同解决问题。

Read part A ,and try to find mor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literature ,then finish the table with partner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Categories of literature

                Description

 

 

 

Fiction

       poetry 

• has a 4._________rhythm(韵律,节奏)

• focuses on feeling.

       

        drama

• tells a story through action and speech

• first written and then 5.________ on stage

   1.                         

 

• only a few characters

• a 6.______ plot

 

Novel

2.

• many characters

• a 7. ________ plot

• popular novel 8.______(类型,流派)

 romance

 

Non-fiction

  news article

• in a newspaper

• reports 9. _______information

3.

describes the life of a person

     autobiography

describes the 10.______________ own life

 

Step 6.Play games

教师活动:这个部分并非单一的游戏,也并非只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华而不实。因为题目的设计是与整堂课环环相扣的,既是前面部分的巩固也是后面部分的延伸。创设情景,带入学生进入大家很熟悉的娱乐节目常常6+1,假设老师是主持人李咏,让学生进行选择挑战,组织选题,答题,奖励,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Suppose I were LiYong , I gave them some golden eggs to choose .Each one has only one chance to choose a number which stands for a present and a question.

Step7. Summary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内容

 

 

 

 

 

 

 

 

 

 

 

 

 

 

 

20080328_6a03a848260e0f909e8dTxwGwgb8jnuL

20080328_6a03a848260e0f909e8dTxwGwgb8jnuL 


Step8.Class Assessment.

Finish part C on page 7 , using part A and B as reference

Step 9.Homework

Step 10After-class reflection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主备人:黄晓芹     课型:新授课      二次备课人:

主体参与课堂(学案)

一、课前自主学习

1.预习教材必修二第一课P4-7

2.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刀耕火种吗?

②通过预习,你记得哪些古代先进的农业技术?

3.自主完成下列填空:

 

 

 

早期农业

起源(原始农业的产生)

①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② 主要作物:水稻、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③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早期农业生产的进步

① 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耜耕”或“石器锄耕”

② 商周:出现少量青铜农具,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制肥、灭虫等技术。

③ 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2)两汉时期——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①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

② 东汉: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耕作技术

1) 春秋战国——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 西汉时期——代田法(赵过);

3) 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耕耙技术。

耕作制度

1)两汉——  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 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制。

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水力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形成条件

1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使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夏、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国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榨取他们的劳动。

原因: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相关的。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主体参与课堂(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一二则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养育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慈爱情怀。

教学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学难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检测(附后)

 

三、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各人在二次备课中体现)

 

四、小组合作、师生质疑

1.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具有封闭性;

④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具有落后性。

 

2.师生探讨: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

① 铁器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 政府的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① 农民长年劳累,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分散、个体经营,难以展开大生产; 

② 规模小、条件简陋,抗灾能力弱;

③ 封建剥削(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社会动荡。

 

3.师生探讨: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积极方面:

①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②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消极方面:

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严重阻碍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五、总结提升         

 

 

 

六、当堂训练(附后)

 

七、布置作业

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3.控制翻土方向和调节犁耕深浅的耕作工具分别是(    

A.耦犁  犁评   B犁评  犁壁      C耦犁   犁壁    D犁壁  犁评

4.《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    

A.牛耕出现      B牛耕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5.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套作制的普及   C一年二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

6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八、教学反思

 

 

 

 

 

 

主体参与课堂(学案)附页

、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1.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

 

2.小农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六、当堂训练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骨器

2.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3.下列属于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

4.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5.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6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7.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墨子》

材料二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取一偿二为倍称举称也。今俗所谓举钱者也。),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高一 地 理 新 授 课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

横卷形: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主备人 戴 军    二次备课及授课人 

 

 

一、城市功能区

1.构成:

    ⑴住宅区:是城市       的功能区 , 城市中       的土地利用方式。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       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       城。

    ⑵工业区:工业企业在城市地域中集聚可获得       效益和        效益,一般分布在城市地外围,并沿              分布。

    ⑶商业区:由       和各种       组成,其形状大多呈       状或       状,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              两侧。

⑷其它区:CBD       区、       区、混合区、郊区等。

2.特点:功能区之间并无       ,一个功能区往往以              为主,也可能兼有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       。如北京市中心是       区。

    2.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             程度和            的远近。如CBD往往位于市中心。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民族、       、政策、       、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如纽约唐人街。

    4.行政因素:政府的城市       也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之一,在中国尤为明显。如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模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同心圆

城市中心均为      

高、中、低级住宅区出现分化,且       发展

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核心向外产生五个同心圆层。

扇形

 

 

多核心

 

 

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建筑景观

    ⑴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       ,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

    ⑵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       ,欧洲城市发展       ,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2.影响建筑格局

    杭州:受我国古代“       ”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山水城市。

    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        ,其它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          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       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横卷形: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重点及难点】

1、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学习内容】

一、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默写:

 

 

 

二、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

探究活动1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探究活动2

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

  (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探究活动3】读“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完成下列要求。

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城市功能区选择。

商业区     A

工业区     B

居住区     C

绿地       D

2)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水厂         

污水处理厂   

重型机器厂   

印刷厂       

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          区。

 

四、总结提升

1、表解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

形成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道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2、图解归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五、当堂检测

1.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2.城市中心对任何功能分区都具有吸引力,但吸引力最大的是

A.工业                    B.商业

C.住宅                    D.公共用地

3.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是

A.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高

B.交通通达度越差,地租越低

C.靠近城市中心的用地,工业支付的地租最高

D.远离市中心,住宅支付的地租最低

4.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的通达度 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④收入与知名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见下页图),分析回答: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    _____,故租金最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图中的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     _

区,因这里既有利于                         

又方便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六、课(学)后反思

 

 

 

 

 

 

 

 

 

 

 

 

 

 

 

 

 

 

 

教学案例

5.1.1 平均变化率

赵秀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直观感知,构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理解利用平均变化率来刻画变量变化得快与慢的原理

3.通过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构建数学模型来引入平均变化率,领会以直代曲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会利用平均变化率来刻画变量变化得快与慢

教学难点:

对平均变化率概念的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为了弄清气温变化的快慢问题,我们先来观察如图所示的气温曲线图(以3月18日作为第一天).


    容易看出点BC之间的曲线比点AB之间的曲线更加陡峭.陡峭的程度反映了气温变化的快与慢.

    问题:如何量化曲线上某一段的陡峭程度呢?

 

二、学生活动

BC位移“陡增”,这是我们从图象中的直观感觉,那么如何量化陡峭程度呢?

1.探究1:由点B上升到C点必须考察的大小,但仅注意到的大小能否精确量化BC段陡峭的程度?为什么?

2.探究2:还必须考察什么量?

3.探究3:曲线上BC之间的一段几乎成了直线,由此联想到如何量化直线的倾斜程度?

 

三、数学建构

1.平均变化率.

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说明:

1)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的视觉化

2)若设,则平均变化率为

3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即为区间两端点连线所在直线的斜率.

 

四、数学运用

1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1所示,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以及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解 从出生到第3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为

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为

 


                  1                                      2

2水经过虹吸管从容器甲流向容器乙如图2所示,s后容器甲中的水的体积(单位:),试计算第一个的平均变化率.

解 在区间[0,10]上,体积V的平均变化率为

 

即第一个10s内容器甲中水的体积的平均变化率为(负号表示容器甲中的水在减少).

3已知函数,分别计算函数在区间

,,,上的平均变化率.

解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4已知函数,分别计算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解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函数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五、小结:

1.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2.平均变化率近似地刻画了曲线在某区间上的变化趋势,那么,如何

精确地刻画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

教学反思:

在情景设置中,让学生从观察气温曲线图开始,先从直观上看出“陡峭”,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如何量化陡峭程度的问题。在数学建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列举平均变化率的实例。在数学运用的例3中,借助图象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平均变化率的“变化”,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瞬时变化率的问题。总之,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以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放出光彩,也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勃勃。

 

 

5.1.2 瞬时变化率——导数(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的概念;

2. 理解并掌握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定义以及切线方程的求法;  

3. 理解切线概念的实际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转

化问题的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定义以及切线方程的求法.

教学难点:

无限逼近局部以直代曲的思想理解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

如果将点P附近的曲线放大,那么就会发现,曲线在点P附近看上去有点像是直线

 

如果将点P附近的曲线再放大,那么就会发现,曲线在点P附近看上去几乎成了直线.事实上,如果继续放大,那么曲线在点P附近将逼近一条确定的直线,该直线是经过点P的所有直线中最逼近曲线的一条直线.

因此,在点P附近我们可以用这条直线来代替曲线,也就是说,点P附近,曲线可以看做直线(即在很小的范围内以直代曲). 

 

二、学生活动

如图所示,直线为经过曲线上一点P的两条直线.

1.探究1:试判断哪一条直线在点P附近更加逼近曲线;

2.探究2:在点P附近能作出一条比更加逼近曲线的直线吗?

3.探究3:在点P附近能作出一条比更加逼近曲线的直线吗?

 

 

三、数学建构

1.切线.

 

 

 

 

 

 

 

 


切线定义:如图,设Q为曲线C上不同于P的一点,直线PQ称为曲线的割线.随着点Q沿曲线C向点P运动,割线PQ在点P附近逼近曲线C,当点Q无限逼近点P时,直线PQ最终就成为经过点P处最逼近曲线的直线l,这条直线l也称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这种方法叫割线逼近切线.

思考:如上图,P为已知曲线C上的一点,如何求出点P处的切线方程?

 

四、数学运用

1已知,求曲线处的切线斜率.

解 设,则割线的斜率为

无限趋近于0时,无限趋近于常数4,从而曲线

在点处的切线斜率为4.

 

五、小结:

1.曲线上一点P处的切线是过点P的所有直线中最接近P点附近曲线的直线,则P点处的变化趋势可以由该点处的切线反映(局部以直代曲)

2.根据定义,利用割线逼近切线的方法,可以求出曲线在一点处的切线斜率和方程.

教学反思:

在情景设置中,曲线上一点P附近的图形放大、再放大,是“局部以直代曲”思想方法产生的源头,也是本节的要点。教学中边讲边画出逐步放大的过程及图形,还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便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探究1、探究2和探究3分别进行探索,比如,引出话题:如果光线射到曲线上一点P,那么光线如何反射?这样的话题引起了学生对点P附近曲线的研究。在割线逼近切线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作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过程来体会,以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出可供学生进行探索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好问题,还要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质疑,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1.2 瞬时变化率——导数(3

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2.会求简单函数的导数,通过函数图象直观地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

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对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复习回顾:曲线在某一点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

 

二、学生活动

1.复习1:曲线在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x无限趋向0时,kPQ无限趋近于点P处切线的斜率.

2.复习2:瞬时速度:

无限趋向0无限趋近于的瞬时速度.

3.复习3:瞬时加速度:

无限趋向0无限趋近于的瞬时加速度.

 

三、数学建构

1.导数的定义.

设函数yfx)在区间(ab)上有定义,x0(ab)x无限趋向0时,比值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则称fx)在处可导,并称该常数A为函数fx)在处的导数,记为

说明:

2.导函数.

对于区间内任一点都可导,则在各点处的导数也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自变量x的函数,该函数称为fx)的导函数,记作

说明:

在不引起混淆时,导函数也简称为fx)的导数.

 

四、数学运用

1已知

1)求x1处的导数

2)求处的导数

解 (1)因为

所以,当时,,即

x1处的导数等于2,即

2因为

所以,当时,,即

处的导数等于,即

 

五、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会求简单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会求简单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导函数

2.本节课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和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反思:

 在情景设置中,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回顾了曲线在某一点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在数学运用中,由函数在处的导数引出函数在区间(ab)上的导函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此,以例1作铺垫,在x1处的导数和处的导数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设问,由映射的观点理解函数x处的导数与x的对应关系,进而建立函数的导数的概念。同时自然地引出了导数记号。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判断、逻辑思维能力。选择适当的数学情境,能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引发新的情境,从而产生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5.2.3       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

赵秀华

教学目标:

1.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教学重点:

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解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1.复习: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求导法则.

为常数);

 

 
 

 

 

 

 

 

 

 

 

 

 


二、学生活动

1.探究: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三、数学建构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般地,我们有:

,则,即

              

说明:

正确分解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做到不漏、不重、熟练、正确.

 

四、数学运用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解(1可由复合而成,

所以

2可由复合而成,

所以

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2

解(1可由复合而成,

所以

2可由复合而成,

所以

 

五、小结: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般地,我们有:

,则,即

              

正确分解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做到不漏、不重、熟练、正确,并及时化简计算结果.

 

教学反思:

在情景设置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了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求导法则。在学生活动中,由于求复合函数的导数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并逐步引向深入。在课堂小结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些都是今后求一般函数的导数的基础。为此,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结构体系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例1和例2探索并获解的展示,贯穿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根主线,使学生形成主动提问、设问、质问的自觉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落到了实处。

 

 

 

 

 

 

 

 

 

 

 

 

 

 

 

 

 

 

 

 

 

 

 

 

 

 

 

 

教学论文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李旦丹

引言: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主流思想,而这些都推动了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优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方面的培养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本文所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思维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渗透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者,如果语文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不够,在这方面的教学质量比较低,那么很难培养出具有优秀语文思维的学生。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将语文思维的培养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思维。例如,在教学《诫子书》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课程导入、初读课文以及精读课文,逐步加深课文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是由易到难的,由浅入深的。该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难度比较大,就是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通过播放录音作为开篇引导,然后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当中所蕴含的韵律美。随后再进行关键词句的分析,比如说在分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句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队其中的虚词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到日常虚词的运用,然后再进行猜读翻译,最后组成句子。通过这种,由易道难的学习,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一个学习积极性,感受到语文当中所蕴含的文学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树立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广泛性

语文来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很多文学作品都会反映现实生活当中的某些现象,这也就决定了语文课本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所研究的现象和范围是广阔的,所以教师也应该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范围,从而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比如在教学《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再结合课本教材内容的时候,同时给学生引入一些课外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或者是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播放有关太空方面的电影,类似《星际穿越》、《太空旅客》等等,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去了解世界上的航天英雄,让他们讲述这些英雄故事,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航天知识,了解到航天事业对于我国而言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将课本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最大程度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引起高度的兴趣。该课文属于新闻传记类型,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详细的介绍一下新闻文章的相关类型,以及写作过程当中所运用到的格式以及手法,更重要都是要向学生介绍新闻的特点,同时以该篇课文的题材介绍其他文学类型,并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拓展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类比的眼光去看待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交流性

语文所表现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同时还有肢体语言,还有口语,这些都是语文发展那个特点,这也就注定了语文的思维空间是十分广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养成思维方面的交流性,从而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将思维快速的调整到最佳状态,让学生的交流以及书面表达更为优秀。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某一板块的学习来达到这一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以某一篇课文作为一个切入点,比如说在教师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是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具体的介绍一下四大名著,积极引导学生去阅读我国的相关名著,充分激发学生对这些古典名著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给学生播放有关四大名著的相关视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兴趣作为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语文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魅力,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的文章。因为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阅读严重不足,尤其是这些经典名著,言情小说、娱乐杂志在学生群体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设立相关的图书角,让学生捐献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是杂志,在班级建立起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学生语文思维,交流能力。

四、加强教学课堂的创新,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该抽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创新能力,因为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方面才会有更大的突破,才会形成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的作品。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实现思维上的跳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教师,因为,有的时候教室也会发生一些思维上的错误,如果学生具备思维,创新能力那么就会敢于打破教师传统的一些教学想法,敢于质疑教师,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里以教师教学《植树的牧羊人》作为案例,这篇课文是属于小说题材,对于学生而言,这类题材的课文是比较有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对牧羊人的看法。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愿意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上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吗?你愿意在这里奉献自己的一生去种植森林吗?并让学生去想象,假如自己是牧羊人,再将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哪些困难?会遇到什么问题?自己将会如何去克服?最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当中的牧羊人,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拥有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开拓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思维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提高语文思维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学的理念,改革教学手段,让学生养成科学的语文思维体系。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重在“学习活动”的创设

钱南南

 “主体参与”指的是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及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参与,强调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师生主导价值、实现教育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学习参与活动,注重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注重课中的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质疑答疑,注重课后的拓展延伸和学习反思。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模式实施中,学生如何参与,如何合作交流,都需要教师设计有效的活动。有效的“学习活动”给主体参与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学习活动”的创设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创设呢?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活动”创设要遵循的原则

(一)、诱发性原则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因此,学习活动的创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创设学习活动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收集相关信息的习惯。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

(二)、层次性原则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受到激励,学困生得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共同发展。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达标检测都要有适当的梯度。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达到学习既定目标。

()、合作性原则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合作”二字,对于未来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主体参与的课堂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创设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在组建小组时要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力求“同组异质,组间同质”。

(四)生活性原则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实践证明:当教学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时,课堂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同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在创设学习活动时,一定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目标性原则

每节课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常常是师生所忽视的问题。学习活动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要始终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选择材料,创设情境,精心设疑。凡与本课教学目标实现无关的,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服务的,即使是再好的情境材料,也要坚决地、毫不吝啬地将其舍去。同时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以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

二、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创设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情景开始的,如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认知的水平上,善于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讲授国际关系的内容的时候,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数字来说明中日关系的冰冻状态,但随即又投影出安倍晋三访华(称破冰之旅)和温家宝访日(称融冰之旅)的图片和资料,然后追问日本为什么要破冰?中国为什么又要融冰?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激活了思维的探索性。在讲到中美关系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警告台独势力不要太过火,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又向台湾出售大量的军备武器。学生正对美国的行径感到愤怒的时候并对美国的政策产生疑惑的时候,我根据材料情境顺势提问:美国的对华政策为什么具有两面性?在学生的疑惑与思维阻滞点上提问,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与探索。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传统的单一接受式学习为学生的自主感悟、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也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策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课堂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把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情态、生活积累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竞赛、展示中学习,使学习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学生在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体验化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

在讲授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这一课时,为让学生认识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播放录像《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请学生们观看,还用算式计算出 200 万立方米的木筷,可以把 50000 多个教室堆满, 让学生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接着又问:除了这一次性筷子,我们还在使用哪些一次性物品? 对于这些一次性物品,我们该怎样对待呢?”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们认 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接着又对教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挖掘:生活中有哪些垃圾?然后让学生们观看垃圾处理过程的录像, 看完后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学习活动再现了生活场景。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获得了真切 的感悟,活动效果自然很理想。品德教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珍视学生的生活价值,通过道德活动可以改善学生们的生活态度,让他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并有所感悟。

(三)、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把思维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教学中。课前在学生预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关于真理是否是变化发展的不同观点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会,以真理是变化发展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为辩题,进行辩论,并以文字形式形成辩论成果,课堂上交流。学生兴趣浓厚,自动组成正反双方的辩手,一次次的进行模拟演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可见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这样一种情境创设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此外,我们的课堂还应该走进社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统一。

总之,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学好每一节课是每一个学生的愿望。既然师生的目标是如此的一致,那我们就不用担心搞不好教学。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多钻研,“主体参与”的课堂模式在我校会进一步开花结果,课堂中“学习活动”的创设会在各学科异彩纷呈!

 

 

  

“体验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陈改芳

    摘要: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要想真正实现该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必备的前提,我校开展的“主体参与·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从主体参与理念下体验式学习的理念更新,课堂效率优势和课堂上的具体活动等方面探讨实现新课标的方法。

   

    关键词:主体参与,体验式学习,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数学课堂是数学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要想高效地传授数学知识,课堂效率是关键。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一节课可能只有几个人能积极与老师互动,无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课堂改革和创新就显得迫在眉睫。我校积极响应市教研室的“主体参与有效教学”的教科研活动,并积极探索了“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本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上的体验式学习,从主体参与理念下体验式学习的理念更新,课堂效率优势和课堂上的具体活动进行阐述,供同仁们参考。

一、理念更新

法国教育家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权,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班级中等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起点,准备好教案,以知识的权威拥有者、传授者进入课堂,按照备好的课的流程按部就班地上每节课,同时要求所有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流程保持一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跟得上的同学也就是成绩中等偏上者——约占全班的三份之一,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跟不上的同学也就是成绩中等偏下者——约占全班的三份之一,几乎听不懂,当然不会有主动性,积极性,于是就会有课堂违反纪律等现象;而中等生——也约占全班的三份之一,在半懂不懂之间成绩一天天下滑,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新课标制定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现象的不足,除了原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掌握外,特别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部教学过程,从已有知识出发,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自己动脑、动手,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在“体验式”学习的课堂上,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能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基础不同,教师应该坦然接受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相信在“体验式”学习的课堂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有不同的发展。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学术上对知识的结构思维清晰,在课堂上对课堂时间分配合理,在“培优补差”上对学生的指导精当,在课后勤于反思,认真批阅课堂反馈,形成正确的教学评价,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

二、效率优势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人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充分有效地挖掘自身的潜力,甚至不少人在不断的被否定中,形成了一定的阴影。

体验式学习从建立自信,坚定信心这方面,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当前“五严”规定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多,教师完全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就能主体参与到即将开始的课堂上了。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看书不是漫无目的的浏览,读书不是有口无心的念书,笔记不是机械的抄写,上课更不是看戏,仅仅是老师在用力表演;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看书会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划下重点,难点,疑点,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尝试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分章、节、目、条等具体性内容进行整理,把能够掌握的知识先吸收,不懂的可以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或者等着课堂上老师释疑。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自信,对教师要讲的知识已经有了自己的体验。等到课堂上老师再讲授知识点时,学生不在是呆板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我的课前预习理解正确吗?与老师现在的讲授还有哪些偏差,某个知识点原来应该这样理解……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是积极的、互动的、教学相长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才会产生正确的经过理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把各个概念的本质和区别搞清楚,从而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课后与同学的交流中有充分的话语权,最终对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体验式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体验式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培养了知识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三、具体活动

1、运用恰当的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指导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我们的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常常需要恰当的情景来体验知识的用途。这就要求教师善用问题情景导入新课,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我们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设计如下情景:

问题1、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棱长为a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答:正方形面积是a·a=a2,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3.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的简洁美,为后续学习铺垫。

问题2: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着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连续反复,若干次后,变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

答:2×2×2×2×2×2=64根。

介绍:我国拉面高手用1kg面粉拉出20扣,共1048576根,面条细如蛛丝,一根针眼中可穿过18根。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乘方的结果增长速度很快,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民族自豪感,为下面幂的概念的讲解打下铺垫。

在上面的例子中,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对要学的知识的情感体验。

2、IMG_256利用知识的联系进行体验式教学

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成功开设了一堂市级公开课,课题为“6.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教案设计的第一稿是是先复习函数a0)的图像与性质,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寻找 a0)的图像与性质。笔者在后来的试讲中发现,这样的处理,只比传统课堂多了小组合作,老师讲得还嫌多。于是,将教案改为先复习函数a0)的图像与性质,然后把表格中的文字全去掉,对照空表,学生自主寻找 a0)的图像与性质。教案经过如此修改后,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体验。学生自主探索了新知,构建了知识框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达到了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本节课获得了听课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高度肯定,获得了成功。

3、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体验式教学

   许多数学老师可能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体验式教学是文科老师的事,数学大多是公式、定理,没有必要用多媒体。事实并非如此,在学习正六面体的切面时,我除了要求学生回家自己切,更在屏幕上显示了标准的切图,让学优生明白了一题多解,让学困生至少会了一种切法。在学习《走进图形的世界》时,所有的图一个个都画在黑板上,课堂效率太低,用多媒体显示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习反比例函数时,讨论k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虽然师生在黑板上讨论了,但是,对中等生而言,还是抽象了点,我就用几何画板在黑板上做了几次动态演示,从中等生,特别是学困生的眼神里,我知道,他们是真的懂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初三后期的综合试卷中一些动态问题,中等及以下学生是缺乏这样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我总是在讲好后,再给他们演示一遍,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视听感触,达到传统课堂不能达到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可能比较费时,教师们除了自己平时积累,教材中也配备了光盘 ,还可以从网络下载,总之,这样的努力会促进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教学效果。

4、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体验式教学

   体验除了来自于看到的和听到的,更来自于动手操作的,也就是就是实践出真理。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是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从而获得认知和体验。

   同样以“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为例,在拉面的事例讲好后,学生心中对拉面师傅羡慕又崇拜,恨不能自己变成拉面师傅,一展绝技,教师这时要把握好教育时机,开始数学活动,把刚才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动手的动力。于是老师可以引入这样的数学活动:

有趣的折纸,将一张作业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纸的层数。

答:折叠42×2×2×2=16

    折叠52×2×2×2×2=32

    ……

     事实上大部分同学最多折5次,就折不下去了,但是我们可以从理论上  计算如果纸足够大,那么折叠6次,7次,8次的层数如下:

    折叠62×2×2×2×2×2=64

    折叠72×2×2×2×2×2×2=128

    折叠82×2×2×2×2×2×2×2=256

    ……

教师介绍:如果纸足够大,只要对折30次一定会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数学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层次的操作探究、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上面的事例不仅引入了下面“幂”的知识的学习,更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实际性。要是,他自己没有动手折一折,他甚至会认为可以折108次,既不能体验“幂”的增长的速度,也缺少了思维的全面性。而数学活动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检查事情发生的条件和检验所求的答案,以后做作业时将学会看清题目要求,解题后检验解是否符合要求,形成这种思维模式后,为今后学习分式方程时,注意验根,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注意根的检验打下较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具体活动可以得出,体验式学习从恰当的情境,知识的联系,多媒体辅助和数学活动中获得具体的体验,然后产生相应的感悟,再发生相应的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对上述体验进行分析、反思,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欠缺什么,进而把新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初步形成基本概念。在例题教学和变式练习时,学生将尝试把所学概念运用到新的情境,试图把新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发生的现象。在随后的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中,学生将熟练地运用所学新知,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检验,如果检验正确,学生就确认了自己所学知识的合理性、可靠性,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暂告一段落,并能把自己的本次体验有效地迁移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去;如果还有错误,学生会在基于纠正错误的体验中完善本知识结构,最终所有同学带着深刻的体验一起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事实上体验式学习的模式也是循环学习的模式,因为有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习印象,巩固学习结果。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较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达成培养学生“四基”的目标,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并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大作用。限于本人的经验和能力,一定有做的不到的方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还将努力学习其他同仁的经验,并继续与大家一起探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邓小华

摘要: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创新教育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英语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创造动机、创造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自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作为领导者,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案例:在学习牛津版九上第八单元Reading Ⅰ时,借助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阅读技能,理解本文内容,并启发学生思考罪犯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以此来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小品、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英语的结合点。如:在这一阅读课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采访的活动,意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发挥想象,挖掘学生对课文的创新性的个性化理解。课堂上学生们生动形象的表演既提高了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又展示了他们对课文的独特的理解。这个活动使文中的谋杀案给学生们留有更深刻的印象。最后的总结提升,告诉同学们犯罪带来的危害,要求同学们绝对不要做违法的事。在面临危险时要想方设法、聪明地保护好自己。更好地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利用英语中的美, 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充分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英语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利用英语中的历史人物、典故、英语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创造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因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很好的进行研究。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切合实际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

     一、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 新精神。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造意识的体现。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想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永不满足的怀疑精神是创造之母。

    二、 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动机可以来自内在动机,也可以来自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学生来说外在动机有更加直接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各种创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师应利用外在动机的激励作用,促进内在动机的发展。因为内在动机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动机还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有较强的毅力,富于挑战性,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热衷于担任富于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时敢于创新,即使遇到挫折失败也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极为重要的。还是在包装设计一课中,有的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极强但动手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手很巧,但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利用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优势互补,同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作动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创造动机的激发,并不只局限于某一部分特定的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历史富于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三、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因循传统,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性。"创造思维在行为上有以下三个特点:流 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通过不同类型的课,有侧重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概念和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因为在这类课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和联络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判断题、选择题的分析研究,方法的灵活应用等不同方法加以训练和引导。在发展思维的独特性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扑捉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新异性的想法,另外,可以通过活动课和实验课,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 。切不可只注重发展发散思维,而忽略了聚合思维的培养。并且,创造思维是大脑左右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从创造思维的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灵感"产生期间,右脑的功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左脑的利用和训练,忽视了右脑功能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增加一些左侧肢体的活动,挖掘右脑潜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四、 树立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通过长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因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的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在班级建设中的思考

祝加伟

内容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开展德育活动,在经历体验中感悟道理、受到教育、成长自己要比空洞的德育说教要更真实有效。本文拟从“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的内涵、意义和融入班级建设的途径等多个角度来阐释“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与班级建设的融合点和生长点,从而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班级文化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是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我国青少年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关乎国民的整体素质与我国今后的发展。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中,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负责班级内部及学校的德育建设工作,但是枯燥的德育理论常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使学校的德育活动收效甚微。“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班级的建设中开展体验式德育,使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一、“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的内涵

    “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是指加强学生的亲身实践性,做好学生德育思想的引导工作;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能够在其思想深处对德育形成抽象的观念,进而对既定观念的正确性进行自我反思,通过教师对其主观意识的引导,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某种思想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其在内心深处产生道德情感,从而加深社会责任感。这就是“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的内涵。

二、“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的意义

    目前高中生的思想观念正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向自主意识构建的过渡阶段。由于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的意义在于能够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通过“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新时代道德的楷模。 “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提高其思想政治层次,在班级的建设中加入体验式德育,通过德育实践活动,使高中生树立正确有效的价值观念。

三、构建“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的途径

1)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加强对于学生言行的引导。在班级的建设中实行“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教师首先要做好德育的讲解与引导工作。高中生经过了九年的学习生涯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但在建立的过程中,高中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在日常班级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一味的说教,要从学生以及自身周边的生活现象说起,使用诙谐的语言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德育。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杜绝责骂,要从积极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因为逆反心理而将问题与矛盾升级。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力度,在日常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就其身边的热点话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对“网络游戏对学习的影响”“追星的利弊”等简单明了的题目进行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其他同学的视角,及时反思自己的思想,从而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感悟。

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班级活动的开展。在新时代的德育活动开展中,要体现出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天性出发,以话剧、小品等形式开展班级内的德育建设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来发现其道德修养中所欠缺的部分,明确德育活动开展重点,从而开展日常的班级德育建设工作。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班级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可以开展“体验自我”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首先让学生说出其他同学的优点或是想要学习的地方,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幽默的方式说一说自己身上的缺点,达到“体验自我”的活动目的。班主任及德育老师要做好节日的宣传教育工作。例如,可以在国庆节前夕,开展以“三严三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重阳节的时候,从节日传统说起,使学生从心里尊重老人,爱护老人。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也可以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工作,将思想道德水平反映在实际生活中。

    在班级的建设过程中实行“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班级建设中融入德育理念,使德育思想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方方面面。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努力,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带动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祥微.“主体参与式德育实践”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思考[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5).

[2]吴秋君.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德育导师团队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21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高中生地理阅读自学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究

戴军

【摘要】要使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本文针对高中生地理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措施提出几条粗浅的建议。以期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为寻找更好的培养高中生阅读自学能力的措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   阅读自学能力   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离开教师后便是寸步难行。21世纪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要进行终身学习,而这种学习很多时候是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开展的,这就使得每个人必须学会自学的方法。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任务固然重要。但是与之相比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这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认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首先,大力宣传倡导自学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出时间安排自学环节,产生让他们自学的愿望。

其次,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再次,指导学生自学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的自学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途径实现的。根据地理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地理科的阅读自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语意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自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因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二)提纲式阅读法

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如学习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大气的水平运动时,就可列出这样的自学提纲:
1)热力环流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2)大气的受力情况分析及其产生的大气运动(填写下表)

大气受力情况分析

大气水平运动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3)绘出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的示意图。

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自学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摆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座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习题式阅读法

所谓习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四)地图式阅读法

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式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四)逆向思维阅读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取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推断地理概念、原理和地理规律。如讲解“世界气候类型”时,可以提前给出各气候类型的特征,然后引导学生解决下列几个问题:(1)读图找出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2)气候特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何关系?(3)根据结论,推断影响气候类型的因素有哪些?(4)如何根据气候特征判断出气候类型?同学们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以及师生的共同探讨能掌握到相应的知识。执果索因,启发了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

  以上几种阅读自学地理课本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灵活运用。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面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初中生物主体参与课堂有效生成案例研究

程华丽

摘要: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陶行知先生所推崇的。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在动态生成时,教师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以导学、助学、促学的姿态参与其中,以创设适于有效生成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内在的参与和探究热情,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有有效的“预设生成”,还会有一些“非预设生成”。

关键词:生物   主体参与    课堂   有效生成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很少,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抑制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只有教师的“预设”根本没有学生的“生成”。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陶行知先生所推崇的。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在动态生成时,教师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以导学、助学、促学的姿态参与其中,以创设适于有效生成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内在的参与和探究热情,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有有效的“预设生成”,还会有一些“非预设生成”,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

    1.民主平等催生精彩的生成

    教育大师陶行知认为:“要让学生自主地走上创造道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首要问题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民主教育的环境。”由于长期受传统文化中师道尊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今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民主意识是比较淡薄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居高临下或惟我独尊。虽然教师的学识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上来说,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有效生成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处在一种安全感的环境里,处在轻松愉悦的情绪氛围下,就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思维最活跃,学习效果最好,从而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课堂将不断出现精彩的生成,充满生命的活力。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并肯定学生的课堂提问。曾听过特级教师及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任小文老师的一节生物公开课,且不说老师教学内容讲的有多精彩,就她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话语让我感触很深,这也许是她课堂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如知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学生当助教,尊重学生,民主决策,就是以人为本啊!平时我会说:‘孩子,老师能帮你干点啥?’‘孩子,别在那儿闲着,咱干小事,大事干不来,小事赶快做。’于是,孩子们高高兴兴的,课堂上都活动起来了,都读起来,说起来,写起来了,课堂自然就好了。”由此可见,民主平等确实是制胜的法宝,促使课堂精彩生成的法宝。

2精心的预设催生高质量的生成

课堂上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没有精彩的生成课堂就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讲“指压止血”和“止血带止血”时,对于动脉出血应该如何止血,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手臂动脉内的血液是向上流还是向下流?”引导学生先分析手臂动脉的血流方向,然后我又提醒他们:“你们想想我们之前讲的动脉是将血液送回心脏还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同学们立刻恍然大悟:“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所以手臂动脉的血液是向下流。”我接着又提问:“如果手臂动脉某处出血,我们应该在伤口的上方止血还是下方止血?”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们很快得出应该在伤口上方止血。我又补充解释:“相比于下方,上方接近心脏所以称为近心端”。随后,同学们又自己分析出静脉出血应在远心端止血。此时,学生们的脸上荡漾着成就的喜悦。设想,如果没有教师提供直观的手臂血管幻灯片和几个巧妙的提问,学生会有如此高效的生成吗?

主体参与的课堂注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有个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问道:“老师,我平时都是看到纱布直接包扎在伤口上止血,跟你讲的怎么不一样?”我相信他的疑惑可能很多学生都有,这种动态生成说明我们的课堂是有生命气息的,利用好这种动态生成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

3.合理的思维空间催生有价值的生成

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在讲生物遗传题时,可以设置如下三种问题:

问题一: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父亲      能卷舌           不能卷舌   母亲

           Rr        x        rr

              

     生殖细胞  R       r           r

 

       子代                         

      子代性状                       

         比例                       

1)图中子女的基因组成是什么?                        

2)这对夫妇生出不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有多小?        

    问题二:假定父亲能卷舌(Rr,母亲能卷舌(Rr,子女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如何?

    问题三:卷舌和不能卷舌为一对相对性状,卷舌由显性基因控制,不能卷舌由隐性基因控制,假定父亲能卷舌,母亲能卷舌,子女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如何?

比较三个问题可知:问题一空间太窄,答案唯一,生成太少;问题三空间太大,生成太杂;问题二则有较合理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够在这空间里作有效的思考。可见,调节问题的空间可以催生有价值的生成。。

4.充足的时间催生有效的生成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比较糟糕的事是教师出于赶时间,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一看到学生没有反应,就急匆匆自己上阵,帮学生操作、帮学生思考、帮学生回答,又使课堂学习成为灌输学习。设置的问题在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形成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思考甚至讨论。学生没有回答,并不等于完全不会,只是没有明确该如何表达,或者在判断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而已。例如,在讲《留住碧水蓝天》这章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形成雾霾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可以减少雾霾?”当时学生一下子都沉默了,一时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我让他们讨论,讨论了一会儿,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答案。再如,我在讲生物习题时,总是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做完,然后再请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发现学生生成的情况,结果表明时间越充足,学生的生成情况越好。

5.动手实践操作催生高效的生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

上教,在做上学。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讲生物学实验时我们就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老师再怎么讲的天花乱坠,恐怕也收效甚微。关于这一点我有切身的体会,在讲显微镜操作时,关于“下降镜筒时眼睛注视下面的物镜和上升镜筒时眼睛注视上面的目镜观察”学生单纯靠死记硬背很容易搞混,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显微镜,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两种操作的区别,而且记忆深刻。所以说动手实践操作催生高效的生成。
   
总之,教师要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课堂教学才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主体参与”课堂模式对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

泰州实验中学       陈佳

【摘要】:“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要注重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注重创设课中的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质疑答疑等几个重要环节。这几个环节在将学生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字】:  主体参与  课堂模式   可以促进   能力提升

 

一、 “主体参与”课堂模式的概念及其核心要素

“主体参与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学改革中的一大特色。“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注重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注重创设课中的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质疑答疑,注重课后的拓展延伸和学习反思。这一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要充分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tasks & activities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和质疑。其关键是要体现课堂的目标导入、小组讨论话题的有效、小组合作后的小组展示或汇报及课堂的总结提升。课堂的设计要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体验的机会,体验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明白求知、合作、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自主学习环节可以提升英语学科的学习能力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独立学习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就是鼓励学生最大程度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对学什么和如何学做出决策,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调整,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直至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否让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自主学习靠的是教师不断地关注、引导和调控,“主体参与”的课堂模式的第一环节就是要求学生谈自主学习的疑惑,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交流自主学习的经验,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激活、调控和指导。

自学是一个充满自我挑战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自我提升的过程,它能够历练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由于英语的自主学习往往是通过阅读大量的英语文本来实现的,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丰富其语言功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从而能够更准确地使用英语,提高其汉译英的翻译能力。在自主地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学者掌握着思想的主动权,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都能在主动思考中得以提高。同时自学也为自学者打开了一扇窗,促使他们了解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自学者在英语学习中要不断的琢磨,这也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心理反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好比扶孩子走路,能放手时坚决放手,是一条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进行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口语与笔头练习融为一体,四会能力相辅相成,将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语言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边学边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自主学习的过程也许有些困难,教师应及时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都会无形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课堂中读准一个英语单词,掌握一个英语短语,运用一个英语句子,理解一篇英语短文,进行一个简短表演,学生就会在教师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时时感受到成功带来的乐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悦。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变成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创造体验成功机会,还应进一步学习和领悟课标的基本精神,积极吸收如语篇教学思想、任务型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思想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合理成分,大力推动“课标”引领下的英语课程改革,努力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智慧性延伸,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学科能力的延伸。

三、小组合作与交流可以提升英语学科的表达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和交流,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而且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由于合作学习在同一班级进行,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我校处于城乡结合的特殊地理位置,外来员工子女尤其和农民工子女人数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在学习英语时普遍存在这样一些弊端:害怕说英语,不敢开口说英语,心里明白但又害怕说出来被别人笑话等,结果学了一口“哑巴英语”。加之绝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虽有期望但忙于生计往往关心不够,基本无力辅导孩子英语学习。农村小孩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限制,英语水平基础相当差。如何摆脱这种现状呢?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我认为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分工合作,你帮我学,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团结、互助、合作、共处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能弥补大班上课的不足,给每个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目前,大多数学校仍以大班教学为主。学生人数多,教师在有限的40分钟内很难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说”的机会。结果造成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课堂活动,大多数人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这对英语学习相当不利。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每个学习小组是一个基本单位,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合作学习还能起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发展的作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小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或基础稍差导致自卑心理,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他们才愿意开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提供了解决方法,给这些学生一段缓冲时间,避免了当场答错的尴尬,而且在完成任务期间可以与组内成员共同探讨交流。在代表本组展示成果时,由于有了先前的充分准备,他们就能放松、大胆地表达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信心。

四、质疑答疑可以提升英语学科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鼓励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还应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要当即作出判断,并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教材质疑,向老师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现在有很多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愿向教师质疑,甚至老师讲错了,他们也不质疑。我有一次在课堂上讲mood 时,有意地讲错:好心情是in good mood,坏心情是in bad mood, mood 是不可数名词。我讲后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地记笔记,只有两个同学举起手来怯生生地对我提出了异议,我说:大家想一想是书上对呢还是老师讲得对,大家都说我讲得对,肯定是书上错了……为此我大大表扬了那两个敢于向我指出错误的孩子,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俩学习,敢于提问。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我们当代的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争取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为学生创造“存疑”“问疑”“解疑”的良好条件,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对不明白的问题质疑,使学生不但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而且习惯质疑,使其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造性地应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通过质疑获得创新的成就感,在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是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会觉得学习英语更有趣了,那我们的英语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快乐无限。

总的来说,英语学科知识指的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英语学科能力指的是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运用英语交际和思维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把教学重心转向学生的“学”,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深入实践“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这一学科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在高中政治主体参与体验学习中的运用

陈月红

[摘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终身受益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主体参与体验学习的重要任务,是新一轮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而,我结合教学探讨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四点积极作用:1.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培育学生健康心理,确立理想信念  3.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及社会实践应遵循的原则:1.立足实际  2.加强指导 3.总结和评价工作。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体参与体验学习;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遵循原则。

 高中课程修订明确提出来思想政治课要拿出1/3的时间,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社会,体验才能形成真正地理念,形成他真正的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从思想政治学科背景出发,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主动了解社会、探究社会、服务社会,并从中汲取丰富知识的各种客观活动。如社区服务、到工厂农村参观调查,写社会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参观监狱,旁听法庭审判,聘请法制校长以案讲法,参观植树培养环保意识、等。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考察、探究,通过“体验”学习在知识能力之间架设好的桥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终身受益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主体参与体验学习的重要任务,是新一轮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下面结合我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来谈一谈对社会实践的几点看法。

(一)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1.社会实践有助于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主体参与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因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另外从中学生特点看,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对社会事务充满新奇,但由于中国许多家庭缺乏民主、自由的氛围,孩子自小在家人的细心呵护下长大,在学校中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因此他们非常渴望摆脱父母、师长们看管式的教育,渴望能够体验以主体性参与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在学习高一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做了一次社会实践,学生分组调查并展示学习成果。第一组:网上搜索收集我国就业形势的有关数据、就业政策及社会的需要等方面的信息。第二组:分组到本地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广告招工栏等地了解当地企业所需的人才和求职人群的需要及其他们信息的来源,并收集和拍摄一些照片、视频。第三组:收集泰州本地岗位成才,创业成功人士的具体事例,要求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第四组:设计小品。小品内容要求要反映当今社会某些毕业生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技能低,结果没找到工作;某些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学历,但由于观念没转变造成就业困难。要求:生动活泼、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说,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挖掘出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在总结课上,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都有话可说,积极性很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有的学生在总结中写道:“这次社会实践对我影响很大,我的自信心增强了,自觉性提高了。自己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可见,社会实践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好渠道。

2.社会实践有助于培育学生健康心理,确立理想信念。当今中学生伴随着学习、升学、情感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加,心理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轻者焦虑、烦躁,重者抑郁、自闭,甚至轻生。而传统意义上的灌输书本式教育根本无法让中学生找到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才能使一个人有真正的深刻体会。他们以此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带着感动与思考启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增长自身才干、获得真知,逐渐成熟,心理成长才犹如插上雄鹰般的翅膀,将他们历练得睿智、坚强。正如有学生在总结中写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消除了与李明的对立心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的友情,以前我一直认为全班同学都在孤立我”;有的学生在总结中说:“通过社会实践,我了解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思考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有的说:“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要改变在食堂吃饭浪费粮食的恶习,更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因此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 关注民生,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培育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3.
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新一轮政治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是学生成长应该经历的过程和要求。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需要广阔的天地、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真实的环境。只有他们真正地参与其中,才会有真实的体验与收获,因而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学生在《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亲自到当地的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等了解当地企业所需人才和求职人群的需要,采访、录音、摄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从图书馆、网上等多种渠道查找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采访创业成功人士,设计小品分工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一次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信息汇总筛选整合的能力,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倾听、分享、表达的能力

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青少年身上背负着发展中国的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青少年,作为青少年,要创新,所以就需要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来自于社会实践中的体验。

如在《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社会实践中,学生采取什么方式进行采访,通过什么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在课堂上如何展示自己的采访成果,学生都有所创新,学生都做了尽情的发挥,尤其是创作完成小品。因此,社会调查提供给学生的是更为自由的思维空间,因而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社会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实践不同于一般教学活动。社会实践要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立足实际.是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学科制宜,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地、有选择地参加,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把活动搞得丰富多采,最终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只有符合以上要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经济生活”模块“多彩的消费”这一课,我的做法就是在学生学习了课本内容后再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群消费现象中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趋向、消费心理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同学以及亲朋好友的消费情况入手,并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交流拓宽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加强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以帮助学生选定活动项目,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到具体的活动过程,都要给予具体、切实的帮助和指导。但这种指导应当表现为积极进行启发、引导、指点、帮助、切不可包办代替,强迫命令,能提高活动的效率和针对性。如在采访创业成功人士时,针对应该怎样编写采访提纲,采访中应注意的事项,怎样撰写小论文等,我都做了具体的指导。

3.总结、评价工作。这是社会实践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步。需要把社会实践的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把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教育点挖掘出来。对整个实践结果做一个整体性评价,并且鼓励学生多做这方面的探讨和尝试。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写有小结、体会、调查报告、小论文、图文相间的小报等成果,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有的在课内交流,有的在年级组交流。其成果作品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展示会等形式展示,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到学分认定中,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在学科考试中,增加了开放性题型,侧重对学生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创新性进行考核。  

总之,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能极大地拓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空间;是帮助学生从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人格日臻完善的重要活动之一;是当前高中政治主体参与体验学习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成功,其效果是客观的,贵在持之以恒。

 

 

 

 

 

 

 

 

 

 

 

 

结题报告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贾定国

一、研究背景

项目提出的背景是市教育局出台了“减负八项规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十六条要求”;前提是贯彻宋吕银局长“将减负增效提质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的教科研工作要求;目的在于“用科研发展教师,用模式引领课堂,用科教推进课改,用成果提升品位。”——通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通过一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催生系列课堂教学模式。发扬洋思精神,聚焦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全市全体教师勇于实践,探索新路。通过模式的引领,切实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改变学生低效的学习方式。

二、理论依据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本意就在于以课堂教学模式的形式落实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课堂实际运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成功理论和经验可借鉴。自主学习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就有多人研究了,其中维果斯基心理学派、操作主义学派和社会认知学派等多数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都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学派论述。叶希波夫就提出:自主学习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解决课题,并提供适当的时间;人本主义观点的罗杰斯认为:自主学习是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由个体主动发起的对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多方面发生作用从而实现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的学习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他主张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国内也有很多成果和成功经验。陶行知对自主学习就十分推崇,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里的“学”就包括自主学习,并主张“智育注重自学”。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对自主学习也有重要论述,他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为四个过程:即“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他对自主学习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在他倡导的课堂教学“六步法”之中,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六大步,六大过程中对自主学习都有重要体现。我国年轻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全国心理技术应用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庞维国近年来对自主学习也有专题研究,这方面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他将自主学习概括为 “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合作学习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发展迅速,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合作学习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合作学习有着极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一种复合活动,其理论基础也自然具有复合的特色,主要有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等。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是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有些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注意利用电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做中学”,体现任务型教学,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体现学习中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觉学习快乐。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在教学中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角色日趋多元化。在教学中不能偏重单一的知识的传授或者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师生改变教材观。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中教材只是学生利用的资源的一部分,应该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等,应该利用学会的技能更好的占有学习资源,从中筛选、分析、组合、加以运用。

四、研究内容

基于对我校新教材的教学状况、教师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我校在新教材教学中不能实施有效教学实践,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的原因,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案例和论文研究,探索一条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提高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五、研究方法

研究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研究对象

泰州实验中学高中学段的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学习评价机制。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常见教学问题调研与解决;

第二阶段,应对策略整合性研究与试验;

第三阶段,高中学段、政史地学科、四类基本课型模式方案提出;

第四阶段,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课型模式方案提出;

第五阶段,区域通用模式方案提出;

第六阶段,项目中期成果验证与实施;

第七阶段,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课题申报与开展;

第八阶段,“通用模式”成果呈现与专家鉴定;

第九阶段,整合“通用模式”提交终结成果;

第十阶段,终结成果的大规模推广与进一步发展。

八、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在研究中,以经验借鉴、教法创新、理论发展、课堂教学策略整合等措施为突破口,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无效”和“负效”等突出问题,用教研手段探究,用科研手段整合,大胆创新,大胆研究,大胆实践,已经创新出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

2、实践成果(略)

九、研究反思

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的解决、完善,主要表现在:

少数教师对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流于“形似”,认为只要有了课前导学案、课堂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等就是一堂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课;导学案等以教材为依托构建知识框架为全部内容,没有能体现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本意是为了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力要求,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等;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单一的知识掌握的要求,不能充分注意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对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

总之,在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如何进一步做到面向教学中的“有效、高效”,以及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全效”,我们还有更多的思考,有更大的探究空间。

 

 

 

主体参与理念下高中化学学测课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摘选)

顾华津

1.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1.1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高中化学学测考查必修课程和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立足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将化学知识与化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对于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选择,则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未来整体发展,化学体验式学习能够贯彻教育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1.2目前的现状及关注度

1.2.1学测课中体验式学习不够充分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显示:目前化学学业水平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基础较差导致学习信心较低、复习时间紧迫造成学习氛围异常紧张。大部分老师采用一份接一份模拟卷、冲刺卷、信息卷、压轴卷……不停的轰炸学生,学生做得麻木疲劳,头昏脑涨,老师讲破嗓子,同一知识点都不知讲了多少遍,结果收效甚微。可见,学测课中体验式学习不够充分。

1.2.2学测课体验式学习的研究较为缺乏

笔者分别用“体验式学习、化学体验式学习、高中化学体验式学习、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课中体验式学习”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1979年到2016年间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如下。

1979-2016年体验式学习教育领域研究论文的统计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化学体验式学习

高中化学体验式学习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课中体验式学习

数量

2823

82

8

0

1.3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3.1有利于提高高中学测课中体验式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体验式学习在当代学习方式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实践,然而,通过实际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体验式学习在高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课题在对体验式学习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从实际化学课堂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化学学测课中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阐明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教师实施体验式学习活动提供启发和借鉴,以此来提高高中学测课中体验式学习效果。

1.3.2有利于丰富化学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成果

教学策略是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实践中不同情况而采取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理念、学科观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加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选择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才是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关键,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相关理论研究、实际操作可行性、行为效果分析,以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趋于成熟,丰富化学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成果。

2.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对于那些必须会做的事情来说,在能做之前,我们必须通过做来学习它。” 他强调做的重要性,是“做中学”思想的渊源。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美国兴起。库伯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角度对体验式教学作了许多研究和阐述,构建了体验式教学的新模型,提出了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具体体验、经验反思、抽象概括、检验应用四个阶段循环,以习得实用性知识的学习方式 。

在我国,体验式学习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中就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行”即进行实践,是对“学、问、思、辨”各个不同阶段进行不断的反思 。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体验式学习的思想。他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即学习过程离不开具体实践,学习与实践两者同时进行。他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不断被人们所重视。体验式学习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职业培训方面

 “体验式培训”侧重于给受训者尽量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其在模仿、游戏等活动中进行学习,使其对情境进行亲自感受,在此基础上使其达到增长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 。

2.2高等学校教育方面

在高等教育中应用体验式学习,能够极大地丰富学习者的感性认识,扩大其知识的获取途径,与高校所崇尚的学术自由相一致。

2.3基础教育方面

通过体验式学习,逐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领悟学习的意义。其中,小学阶段体验式学习的实施更为容易,相对较多。在中学阶段,理科方面体验式学习的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相对较少。体验式学习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二是关于应用实践方面的研究。

3.核心概念界定

3.1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双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体现师生主体价值、实现教育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学习活动。“教学互动”“合作学习”是主体参与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载体和主要途径。教学互动是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合作学习提倡每个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识经验,形成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的“学习共同体”。主体参与表现在学生主体主动探究发现,主动接受知识,主动提升能力,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

3.2“主体参与”理念

主体参与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动因,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欲望;主体参与是一种教学要求,不仅指向学生,也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需要家庭、社会一起来创造条件;主体参与是一种教学道德和教学文明的标准,它使我们告别了灌输、侵犯、统治等非理性的教学教育行为;主体参与还是一种对教学和谐的追求,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去处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去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真善美的统一,从而有助于我们实现真教育、真教学。

总的来说,这一理念契合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学科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对话、互动、生成型的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人文关怀,唤醒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重视课堂教学每一环节和每一细节,关注并解决课堂生成,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

3.3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化学必修科目(指必修学分规定的内容)的教学实际,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以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测试范围: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二者选一,以及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本说明中不再列出)。

3.4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和形成情感、态度、观念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包括:一是要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做中求知;二是更为关注对经验的反思、领悟和总结,强调在掌握技能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是能知道、能行动,而且要求能从深刻的反思、内省、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获得长远的发展;三是追求个性的选择和团队的合作相结合;四是变革学生被动、间接、标准化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直接、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5高中化学学测课中化学体验式学习

我们认为高中化学学测课中化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化学学测课学习过程中,根据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学生自主地运用实验、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的形式进行个人体验,并利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反思获得新的认识,将获得的认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一种综合的学习方式。

4.理论依据

4.1哲学相关理论

在哲学认识论中,体验是“主体通过自身直接的活动认识和把握客体,并对客体的认识纳入主体的身心之中,通过主体的内心体察而内化为主体体认、把握自身存在和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

4.2 心理学相关理论

在相关心理学的视野中,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历程。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心理学角度也对体验式理论加以阐述,他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主体心理是不断和外界环境平衡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进一步提出,影响认知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社会性经验。可见,他强调体验式学习活动必须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在生成新的经验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建构主义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个人的认知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为知识并不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的,而是在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相互联系和反映的过程中内化生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渗透进教学领域中,它十分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这是最主要的理论依据。

5.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5.1主要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参加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变动学习”为“主动体验式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填塞知识的容器,难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做中学”,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反思性学习,体现学习中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学习快乐。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在教学中转变思想,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与时俱进。教师进一步理解体验式学习的特征和体验式学习的要素,在教学中不能偏重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师生改变教材观。在教学中教材只是学生利用的资源的一小部分,应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报刊杂志、网络搜索、智能手机、社会资源等,利用学会的技能更好的利用学习资料,从中筛选,分析,组合,反思并加以运用。

5.2研究的主要内容

5.2.1通过资料分析,对课题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明确了体验式学习的内涵、特征、要素,探查了影响学生化学体验式学习的因素,建立了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课体验式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5.2.2对我校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课中的教学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体验式学习的认识以及如何组织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和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课堂中的行为表现。

5.2.3对江苏省优秀化学教师课堂视频进行实录以及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特征。

5.2.4在研究问卷、访谈和对课堂的教学行为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建议。

6.研究的方法和路径

6.1研究的方法

文献分析,问卷,教学行为观察,访谈

6.2研究的路径

在分析参考国内外有关体验式学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及目标,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确定了学测课体验式学习现状的调查内容和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合理的调查问卷。

采用了教学行为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来配合研究。对本校的从事学测课教学的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同时对江苏省一些优秀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课堂实录,从体验式学习的过程角度进行分析:具体体验阶段、经验反思阶段、抽象概括化阶段、检验应用阶段进行观察。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特征:如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设计问题、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推理能力、体验学习中教师如何引发学生进行反思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化的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

采用观察法也是为了观察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重点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观察:(1)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更倾向于情境学习中的交流的参与度:从发言的主动性、频数、发言的内容等;(2)讨论交流的合作状况:注意倾听、能够包容、能否争论、合作形成结果的方式和结果的内容质量等;(3)实验合作状况:是否讨论方案、是否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方案、是否分工操作、操作中扮演的角色-语言提醒还是操作观察等、实验合作中实验态度的冲突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各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以及存在何种问题,由此形成观察的内容。

7研究步骤.和过程(略)

8研究成果

8.1理论成果(略)

8.2实践成果

8.2.1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撰写了一批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发表获奖,主要有:

1)贾定国《体验式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数理化学习》CN23-1575/G4 20152月)

2)顾华津《浅谈体验式学习在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中的运用》 发表于《文理导航》(20163月)

3)顾华津《浅析高中化学之体验式教学》 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ISSN1003-2215201511月)

4)薛锋《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发表于《中学课程辅导》 (20159月)

5)王兰芳《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究》 发表于《数理化学习》 (20136月)

6)张爱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20146月)

7)李小军《结合中学化学课程有效开展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发表于《数理化学习》CN23-1575/G420158月)

8)薛锋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发表于《中学化学》CN23-1187/G420158月)

9)王兰芳《践行行知思想“教学做合一”——以化学实验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初探》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三等奖 (20159月)

10)顾华津《行知教育思想在化学教改中的运用》泰州市教育局二等奖(201312月)

11)徐亚华《针对化学小高考“四种题型”的复习策略》泰州市教育学会交流(201512月)

8.2.2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对体验式学习内涵和特点,以及课堂实施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市校级各类公开课、基本功大赛,主要成果如下:

1)顾华津 执教的《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公开课》在201312月泰州市市直高二复习研讨会中获得一致好评

2)顾华津 执教的《化学键》获2014年泰州市直高中化学优秀课评比二等奖

3)顾华津 执教的《有机化学专题复习》在20148月市直高三化学研讨会公开课中获得优秀等次

4)薛锋 执教的《研究课例有机框图题复习》在2014年泰州市市级公开课中获得优秀等次

5)王兰芳 执教的《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在2014年泰州市市级公开课中获得优秀等次

6)徐亚华 执教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在2014年市直研讨课中获得一致好评

7)徐亚华 执教的《氧化还原反应》在201512月泰州市市直研讨会中获得一致好评

8)薛锋 2013年在泰州市高中化学教学基本功大赛获泰州市二等奖

9)顾华津、李小军、薛锋参加泰州市实验教学技能团体赛,获得二等奖。同时参加个人实验创新大赛李小军获得一等奖,顾华津、薛锋获得三等奖。

10)刘永华、顾兰花、徐亚华在2015年市直普通高中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教学”考核优秀

9.课题研究成效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无论在教师的成长还是学生、学校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9.1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

9.1.1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主要有:

201312月泰州市实验教学技能团体赛

201312月泰州市实验教学创新大赛

201420152016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吉尔多肽杯化学竞赛

201420152016连续三年参加市直研讨课

⑤参加市直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9.1.2化学组全体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年开始编写《泰州实验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导学案》、《泰州实验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周周练》、《泰州实验中学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冲刺提纲》,泰州实验中学化学题库系统(学测模块,可以手动或自动组卷),并每年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9.1.3 “主体参与”理念下高中化学学测课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化学兴趣学习小组。

9.1.4王兰芳经过2013-2015年三年的专业成长,并于201512月完成了扬州大学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取得了扬州大学硕士学位,她撰写的《高一化学原理知识体验式学习的研究》毕业论文获得评委、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9.1.5积极参与“泰微课”制作 ,其中顾兰花获得3A5B等级。

9.1.6顾华津利用暑假、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参加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区选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体验式学习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获得了全国机器人优秀教练员奖,也对体验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9.2学生发展方面

9.2.1 高二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由被动学习向积极主动方面发展,有许多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跟老师们讨论有关化学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反思。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通过率也大大提高,优秀率呈上升趋势。

9.2.2每年均有学生在江苏省吉尔多肽杯化学竞赛中获得二、三等奖。

10.实践研究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运用在高二学测课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体验式学习不仅是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实施化学学测课体验式学习有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有积极影响,表现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生更喜欢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学习;三是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水平,表现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收集信息的能力均得到加强。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本次教学实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0.1高二学测课实验时间只有一学期,相对有些仓促,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验效果。

10.2由于受到时间和调查范围的限制,实验范围不大,样本采集面尚不够广,问卷内容体系的建构尚不够完备,难免会一些遗漏和失误。问卷调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所有高中学测课的体验式学习情况。

10.3体验式学习对教师的PCK、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成长过程,学习环境的差异,考虑问题的思路差异等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区别,所以,对于同样的一个体验目标,学生一定会得出不同的体验感受和体验结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很难把握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以及不同学生体验的层次性。

10.4由于理论水平的制约 ,本课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评的设计还不够完备和具体,还不能完全反映出对学生评价的要求。

体验式学习作为新课程观提倡的学习方式,研究前景非常广阔,本课题也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体验式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简要提出了提高学测课体验式学习水平的策略,由于研究者的水平有限,尚存不足之处有待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吕瑛.化学教学中如何尝试“体验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14-15

[2]李文君.体验式学习综述[J].教育观察,2012(4):83-89

[3]苏香妹.化学教学的“体验式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16-18

[4]蒋敏.高中化学体验学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

[5]吴美刚.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体验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核发:办公室 点击数:871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