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泰州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览表
日期:2011-09-30 13:10:40 发布人:Apple 浏览量:1102
打印本文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泰州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览表 | |||||
周次 | 内容 | 班级 | 执教 | 责任人 | 备注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1) | 任欲林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10)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11) | 徐亚华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2) | 李小军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3) | 孙冬凌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4)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5)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6)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7) | 于晓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8) | 邓霞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2 | 粗盐的提纯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10) | 花杏珍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11) | 花杏珍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2) | 刘永华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3) | 薛峰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4) | 张爱丽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5) | 薛峰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6) | 邓霞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7) | 张爱丽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8) | 薛峰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蛋白质的性质 | 高二(9) | 邓霞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1) | 任欲林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10)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11) | 徐亚华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2) | 李小军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3) | 孙冬凌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4)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5)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6)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7) | 于晓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8) | 邓霞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3 |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10) | 花杏珍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11) | 花杏珍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2) | 刘永华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3) | 薛峰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4) | 张爱丽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5) | 薛峰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6) | 邓霞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7) | 张爱丽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8) | 薛峰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4 | 维生素C的性质 | 高二(9) | 邓霞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6 | 探究简单配合物的制取和性质 | 高二(1) | 刘永华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7 | “相似相溶”规则的实际应用 | 高二(1) | 刘永华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1) | 任欲林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10)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11) | 徐亚华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2) | 李小军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3) | 孙冬凌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4)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5)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6)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7) | 于晓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8) | 邓霞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7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9 | 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模型 | 高二(1) | 刘永华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1) | 任欲林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10)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11) | 徐亚华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2) | 李小军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3) | 孙冬凌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4)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5)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6)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7) | 于晓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8) | 邓霞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金属钠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 | 任欲林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0)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1) | 徐亚华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2) | 李小军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3) | 孙冬凌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4)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5)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6)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7) | 于晓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8) | 邓霞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2 | 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9) | 顾华津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 | 任欲林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0)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1) | 徐亚华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2) | 李小军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3) | 孙冬凌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4)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5) | 李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6) | 顾兰花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7) | 于晓凤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8) | 邓霞 | 顾华津 | 演示、分组 |
13 |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 | 任欲林 | 顾华津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0) | 顾兰花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11) | 徐亚华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2) | 李小军 | 顾华津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3) | 孙冬凌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4) | 李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5) | 李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6) | 顾兰花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7) | 于晓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8) | 邓霞 | 于晓凤 | 演示 |
14 | 探究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1) | 任欲林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10) | 顾兰花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11) | 徐亚华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2) | 李小军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3) | 孙冬凌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4) | 李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5) | 李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6) | 顾兰花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7) | 于晓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8) | 邓霞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1) | 任欲林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10) | 顾兰花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11) | 徐亚华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2) | 李小军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3) | 孙冬凌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4) | 李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5) | 李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6) | 顾兰花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7) | 于晓凤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8) | 邓霞 | 于晓凤 | 演示 |
18 | 探究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 高一(9) | 顾华津 | 于晓凤 | 演示 |
19 | 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高二(1) | 刘永华 | 于晓凤 | 演示、分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