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实验中学四年行动计划
日期:2022-10-07 11:12:15  发布人:办公室发  浏览量:905 打印本文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四星级高中创建目标,依据《泰州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泰州市“十四五”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实际,全力谋划学校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和跨越发展的蓝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背景

(一)“十三五”期间学校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学校围绕“会修身、会学习、会生活”的办学目标,秉承“做自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弘扬“善·敏”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力促办学品位提升,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嘉奖单位”等十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各项工作取得全新进步。

一是优秀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8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41人具有硕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71%。现有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名,泰州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名,市直级以上三级骨干教师40名。学校“攻玉”好教师团队被评为泰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

二是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校学科竞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精彩纷呈,成果显著。近年来,学生共有近300多人次在省市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活动最佳思考奖”“江苏省科技模型竞赛一等奖”“江苏省中学校报校刊展评一等奖”等。

三是课堂教学模式日益完善。近年来,我校探索实践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深度推进,日益完善。从“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到“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构建”再到“主体参与理念下体验式学习研究”,再到“指向核心素养的‘泰微课’与‘主体参与课堂’深度融合”,不断深入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和开放合作进步的教学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效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发展。

四是课题研究推进卓有成效。学校已经形成了以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和省市级课题组成员为主要研究者,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团体。“十三五”期间,学校市级以上在研课题18项,“‘互联网+’环境下高中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三生’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等省级课题成功开题并高效有序开展研究,省级课题“城郊高中‘中医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已经成功结题。

五是教育科研体系创新发展。近年来,我校精准定位,创新发展教科研体系。将省级“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和市素质教育“5+2”工程项目融合,开展了“传承国粹  弘扬中医药文化”项目建设;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和卓越教育体系融合,打造了泰州市构建卓越教育体系培植项目“让学习真正发生: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主体参与课堂’升级版”,具有内涵发展动力的教科研体系初步形成。

(二)“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形势分析

1.四星学校创建,赋予学校发展新使命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四星创建的关键期,学校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聚焦创建目标,在硬件、师资、教育、教学、管理、课程、科研等各个方面通盘考虑,综合调适,特色发展,在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上拼出一点新成绩。

    2.高铁项目建设,带给学校发展新机遇

面对北沿江高铁建设项目,学校抢抓机遇,反复论证,科学规划,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提出改扩建建议方案,描绘了实验中学未来发展蓝图,为市委市政府、市局提供决策依据。

3.高、初中分设,给予学校发展新空间

为解决高、初中分设问题,学校积极探索、提前谋划,充分进行了风险评估和风险点摸排;科学决策,合理解决了人事关系矛盾和分配矛盾,实现了平稳过渡。这给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空间,为四星高中创建提供了强保障。

(三)“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队伍建设尚未成熟

高、初中分设后,学校管理有了新空间,人事关系矛盾、分配矛盾有所缓解,但是队伍建设尚未成熟,制度仍须完善。一是管理水平亟需提高。由于部分岗位空缺,一人兼多职现象较为明显。职位系统不清晰,造成职责不分明,部门问题协调不顺畅,执行力大受影响。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主要存在“两不”现象。学科结构不均衡。由于学校生源差,选课班型设计要基于校情、生情,学校师资配置出现明显失衡现象。部分学科教师富余,部分学科教师奇缺,班型设计受制于师情,影响教学运行。名师引领不明显。我校市直级以上三级骨干教师40名,但是市级学科带头只有5名,特级、正高教师有待实现新的突破。教师专业成长亟需更多的名师引领,课堂教学有待深度提升。

2. 硬软件设施问题突出

随着北沿江高铁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学校原北校区食堂、浴室、宿舍楼、教学楼及附属设施拆除后,学校改扩建工程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如师生食堂、浴室、学生宿舍楼等硬件设施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才能使之与现有教学建筑和谐相融,共构实中美好蓝图是一大问题;原有校舍老旧、装备落后,办学条件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学习需求,如何更新换代才能与新建校舍设施适应匹配也须及时解决。并且,在新建生活设施、教学设施投入使用之前,学校教育教学如何前瞻设计,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正常、有序运行也是极大考验。

二、“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要论述,抓细抓实市委市政府两次新春第一会精神,围绕“会修身、会学习、会生活”的办学目标,秉承“做自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弘扬“善·敏”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要义,完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矢志不渝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教育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奋斗、敢担当、勇创新,珍爱生命、珍视生活、珍惜生态的时代青年。

3.坚持质量优先。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拓宽实践活动渠道,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之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三)总体目标

围绕“做自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努力做到校园环境有新气象、德育工作有新成效、教学质量有新提升、课程建设有新突破、教育科研迈上新台阶,将学校建设成学生有自豪感、教师有成就感、家长有放心感的四星品质高中。

(四)主要目标

1.校园建设有新气象。利用北沿江高铁建设项目,合理改扩建校舍,新旧建筑和谐一体,教学生活有序进行;按照四星高中标准,增加设施设备,凝练校园文化,厚积师生素养,涵养师生品德;完善党史、校史陈列室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党史、校史场馆育人润心作用,激励学生健康发展;完善档案室升级工程,档案组织管理更规范,档案工作人员更专业。不断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和育人环境,呈现舒适润心的新气象。

2.德育工作有新成效。深化学校德育体系内涵,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立足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展望未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增强与社区、企业等的紧密联系,实现社会与学校的互动包容,从而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形成优质、公平、开放、高效的教育生态。

3.教学质量有新提升。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向管理机制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向课后服务要实效,向开放办学要优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之成为自主发展的人。努力以教学质量提升作为赢得社会认可度的起点,以学生德人的树立作为学校教育的终点,逆风翻盘,竖起口碑,建立丰碑。

4.课程建设有新突破。把学校劳动课程、德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中医药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生”教育系列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建设体系,不断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等国家课程校本化;对学科课程进行统整,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自然的深度融合,打造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基础性选修课、核心性选修课、拓展性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超市;加快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和管理,尝试选修指导、网上选课、自主选班、课程管理实施过程、成果展示等诸方面应用信息化;形成科学的校本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机制,真正做到校本课程进课表、进课堂,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十四五”期间,力争擦亮“中医药主题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生’教育系列课程”等三大课程品牌。

5.教育科研迈上新台阶。提升学科教研水平,力争30%的学科在市直学校范围内产生影响力;加大课题研究覆盖面,形成完备的课题申报、过程管理和结题制度,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校级以上研究课题,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要求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人人撰写论文,每年至少一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在一定区域内主办或者承办有影响力的教研活动,如省级课程基地活动、名师工作室活动、校际交流活动、专家讲座活动等扩大辐射推广面,多方展示我校教研水平,提升我校教研品位,将科研成果迈上新台阶。

三、主要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定位办学特色

1.立即启动创四星工作,力求程序规范化。从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全力以赴谋划四星级高中创建,全面实施创建四星级高中工程。从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到细化部门分工,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建设,从外部环境到保障机制,各个环节、各项程序精心准备,规范操作。计划2022年9月向省评估院提交申报材料。力争提前完成四星高中创建任务。

2.科学谋划改扩建工程,力求布局合理化。学校改扩建工程须上下联动,重视到位。困扰该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有学校改扩建涉及的土地收储、拆迁补偿和资金保障等问题。学校须借助北沿江高铁项目契机,科学谋划、反复论证,注重统筹,确保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学校当务之急是收回老校区校办厂土地,重建食堂、浴室、师生宿舍,完成满足16轨教学需要的教室、体育场馆建设,优化校园布局,积极推进四星高中创建工作。

3.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力求管理规范化。制定并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形成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健全、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一是完善教学教研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梳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研管理、校园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存在的重点难点和盲点问题,对学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二是完善各类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对财务支出、绩效考核、岗位设置和管理、工程招标、职称评定、教育收费等学校重大事项及重要制度有知情权,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相关职能部门,且得到相应的反馈。三是健全合同制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合同工管理,维护合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临时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服务外包管理方式,做到“合理用工、规范管理”。

4.凝练校园文化内涵,力求特色鲜明化。学校围绕“会修身、会学习、会生活”的办学目标,秉承“做自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弘扬“善•敏”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努力实现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训精神与党史、校史精神内涵的深度融合,与“支部建在年级上”的党建特色互促共进,进一步凝练实中文化内涵,鲜明实中精神特色。

深入推进“主体参与”学校文化,让其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文化”要能浸润师生心灵,“主体参与德育文化”要让学生自主管理,“主体参与党建文化”要带动一批党员教师成为骨干,一批骨干教师成为党员;“指向核心素养的‘主体参与课堂’升级版项目文化”要做到让真正学习发生,促进师生素养全面提升。

未来四年,学校在努力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致力于谋划适合我校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出路。针对生源现状,加强品性教育,进行道德熏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抬高地方学生素质的“下限”,为地方建设输送合格人才贡献力量。

(二)做优党建品牌,创新党建特色

1.做优做强党建特色品牌。创新党建管理体制,深入挖掘“三湾改编”的时代内涵,持续打造“支部建在年级上”、党员教师跟着岗位轮换支部的党建特色品牌。认真对照党建示范校创建标准,深入实施“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工程,将“党支部建在年级上”这一品牌特色继续做优做强。

2.深入推进“党管干部”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把关作用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积极培养和遴选中层后备力量。将有能力、肯做事、作风好、公道正派的年轻同志选出来,用起来。以实干看德才、以实绩论英雄,牢固树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鲜明导向,破论资排辈、破隐性台阶、破潜规则,探索干部在一线培养、一线推优、一线考察、一线使用“四个一线”培养选拔任用机制,深入推进“党管干部”建设。

3.打造特色党建文化长廊。创新宣传载体,利用办公楼走廊空白墙区域,新建党建文化长廊。将党史知识上墙,将红色故事上墙,将廉政文化上墙……让党建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日常,使师生“抬头受教育、低头有感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自我修养。并且要使得党建文化长廊与党史成立室相融相成,与教育文化长廊相辅相成。

(三)抓好教师培养,深化团队建设

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推进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教师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分层次实行业务培训、德育培训、专岗管理者培训等专题板块培训,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职前培训、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培训和考核体系。

着力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包括教学论坛和班主任论坛,同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并强化专任教师学历提升工作,确保硕士学位人数占总数的30%。对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致力选送培养对象赴外校挂职锻炼、出国进修学习,努力使市直级以上三级骨干教师人数达5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达8人(现有7人),市级骨干教师达30人(现有27人),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或泰州市名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实现零的突破。

借助学校“攻玉”好教师团队被遴选为市第二批“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的契机,深化团队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引领全校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未来四年积极争创省级“四有”好教师团队。

(四)提升办学品位,赢得社会认可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不仅要外抓学校环境,更要内抓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校精神土壤。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抓住生命线,方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学校须做好“三个优化”。一是优化质量监控机制。在强化年级分级管理的同时,优化学校“扎口”管理。将年级管理统筹在三年管理的“一盘棋”下,不断加强监督与检查,提升质量管理效能。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管理。进一步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推进“主体参与”模式下的“深度”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基于班情、生情调整课堂评价标准,不以“平均分”论英雄。三是优化校本课程体系。借助省级“医药生态园”综合实践课程基地的利好条件,做优中医药主题校本课程,并不断优化劳动课程、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生”教育系列课程校本课程体系,力争擦亮“中医药主题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生’教育系列课程”等三大课程品牌。实中将在外抓环境,内修质量中,逐步提升办学品位,赢得社会认可。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政齐抓共管、支部建在年级上的教育领导体制。学校将根据中央精神,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积极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深入研讨,明确方向,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评价意识。动员和引领全体教职工自觉承担起学校发展的使命,将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着力构建同愿景、同价值观、同行动方向的发展格局,使学校规划成为全体教职工、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的结晶。

(二)组织保障

健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参与管理、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实施项目推进策略,将规划分解为各个项目,制定项目推进责任书,明确相关处室和责任人,建立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十四五”学校发展规划顺利实现。

(三)经费保障

采用申请政府拨款、自筹资金、争取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措学校发展资金,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对学校硬件设施以四星级学校标准滚动更新改造,对学校现有的设备、仪器、设施等逐步升级换代,现代化教育装备达江苏省Ⅰ类标准;加大校园“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的投入,确保消防、疫情等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到位;不断增加培训经费投入,确保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

(四)后勤保障

建立后勤工作监督委员会,对校园基建、校舍维修、安全保卫、校园绿化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定期检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合理配置利用学校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建设一流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室数量、设备、软件系统符合四星级高中要求;配合泰州市教育大阅读,图书馆创省一级图书馆;配合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音乐室、美术室等设施设备;健全学校卫生室医疗器械,配备齐全常用药品。

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基于校情、凝聚众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构想计划,我校将在实施过程中,因时应变,不断调整前进的步伐和节奏,创建成四星级高中,更好地推进学校办学现代化的进程。

附件:《泰州实验中学四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分解实施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序时进度

牵头

处室

备注

2022

2023

2024

2025

1

创建四星

提出创建方案,完成软件材料申报工作

进一步完善硬软件材料,完成创建工作

 

 

办公室

 

2

学校各项制度建设

修订质量考核、岗位晋升、职称评审考核方案,健全合同制人员工管理制度

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各处室

 

3

教师队伍建设

中层改选、教师招聘

校级干部培养、教师招聘

校级干部培养、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

党办、校办、教务处

 

4

骨干教师培养

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

组织申报市级“三级骨干教师”

 

组织申报市级“三级骨干教师”

教科室

 

5

校本课程开发

开设“三生”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教务处

 

6

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改扩建方案可行性论证

对标四星高中标准完善各类教学实施

 

 

总务处

 

7

校园文化建设

对现有教学楼、路道重新命名

完善班级、办公室、处室文化布置

完善功能处室文化布置

构建“主体参与”系列模式文化

办公室

 

8

教学质量提升

完善《教学质量质量考核方案》

制定教师激励方案,优化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教务处

 

9

党建创优

 

完善《支部建在年级上》方案

 

擦亮“支部建在年级上”品牌

党办

 

 

核发:办公室 点击数:905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