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实验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日期:2019-08-27 17:53:59  发布人:教务处  浏览量:733 打印本文


课程是课改的核心,校本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将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促进校本课程的建设,打造出有学校特色的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体系,就成为学校推进课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校积极推进泰州市素质教育“5+2”工程的抓手。因此,如何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来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就不可或缺。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的顺利运行,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较为规范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特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

1.促进学校的优质和特色发展

学校认真践行“民主、适合、创新”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和“主体参与校园德育文化”两张名片,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是学校近几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促进学校的优质和特色发展的需要。课程是课改的核心,优质化的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教师既是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建设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 “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 “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科技素养和未来素养的培养。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校本课程评价的基本思路

针对我校实际,校本课程的评价分为两类,一是校本化的国家课程,二是学科拓展性课程、活动性课程,采取不同的方式。评价主要从两个维度来展开,一是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的情况,二是从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四、校本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校本化的国家课程的评价

这类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主要是基于课程课程标准、基于校情、基于生情,将国家课程形成校本化的教学案、校本练习和校本阶段性测试题。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和引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符合学情,从学生的学与思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要深入课堂,按照《泰州实验中学课堂评价标准》来对课堂教学实施评价。要对学科组、备课组的教学案、校本练习和校本阶段性测试题进行审核,是否真正做到了校本化,尤其是针对学校实际,是否做到了基础和提高的统一,是否做到了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是否做到了刚性和柔性的统一,是否做到了教学的收与放的统一。在对教学结果进行考核时,要做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统一,这样更能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具体考核,主要是按照《泰州实验中学校绩效考核方案》中有关教学实绩的规定来进行。

(二)学科拓展性课程、活动性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分为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评价,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表一)课程方案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分数

得分

课程开发

目的意义

20%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

3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

7

 

课程宗旨的体现。

5

 

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5

 

课程目标的确立 20%

目标明确、清晰。

7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内容具体。

6

 

考虑到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7

 

课程内容 40 %

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10

 

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15

 

内容新科技、新观点、新教学思想含量高。

15

 

课程评价 20%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0

 

合计

 

 

 

 (表二)泰州实验中学教学课堂评价表

学科:     班级:     开课教师:      开课内容:          开课时间:    

序号

教学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分值

得分

1

教学设计

1.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格式规范,能体现二次备课。(5分)

2.教学设计有上一节课的学情分析。(学生考卷成绩分析)(2分)

3.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3分)

10分

 

2

课前自主学习与检测

1.教学案中有“课前自主学习”环节。(5分)

2.“自主学习”栏目中设计了学生思考的问题。(试卷中学生各题正确率分析)(2分)

3.设计的思考题着重基础,紧扣教学重点。(学生对试卷中错误问题自查自纠)(2分)

4.课堂上进行了自主学习检测。(5分)

5.检测题题量适度,难易恰当。(2分)

6.检测后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如学生“自查自纠”“互相纠错”等形式的反馈。(2分)

18分

 

3

小组合作探究

1.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5分)

2.探究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概括性,体现教学重难点。(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5分)

3.探究气氛浓,学生参与度高。(2分)

4.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度较高。(3分)

5.关注学生生成问题。(2分)

17分

 

4

师生研讨

1.积极开展师生研讨、质疑。(5分)

2.问题设计能体现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2分)

3.关注学生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变式、延伸演练。(5分)

4.正确处理学生课堂生成问题。(3分)

15分

 

5

总结提升

1.教师有效进行本课总结,构建知识结构。(5分)

2.总结提升着重于学法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性总结。(5分)

10分

 

6

当堂训练

1.有当堂训练的教学环节,学生掌握知识效果良好。(5分)

2.科学编制当堂训练题,难易度符合学情、题量适度。(试卷讲评课注意学生易错题再训练)(5分)

10分

 

7

课堂教学组织

1.使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教师语言简练,感染力强,各环节过度自然。(5分)

2.使用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工具恰到好处,不流于形式。(5分)

10分

 

8

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

1.有作业布置环节,且题目设计体现校本化。(5分)

2.评课时,开课教师有效地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教学等方面进行思考,在教学案上进行书面总结。(5分)

10分

 

9

     

100分

 

听课评价:

                                                 听课人:           

(表三):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勤25%

课堂学习25%

创新能力25%

技能考查25%

成绩

自评

师评

自评

师评

自评

师评

自评

师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019.8

 

 

核发:办公室 点击数:733 收藏本页